• 11阅读
  • 0回复

中国服装大市场 吸引西方企业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6-29

    【德国《商报》6月5日报道】题:重要的是要亲自前往中国
    中国市场大发展为德国西部企业提供了崭新的前景。现在,中国网张开了并为面向西方的市场经济提供方便。在服装方面,尤其是在中国专门的零售部门可以明显感觉到所发生的深刻影响。迄今一直是头号都市的香港感到,同繁荣的中心上海、北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虽然,占主导地位的还是高居90%的同国家有关的服装零售部门,但是,在中国有发展潜力的、自由的贸易也不再是能够阻挡得住的了。大约20%的服装店还处在创建阶段。将近50%的服装店建成还不到一年时间,25%的店成立不满三年。专家们认为,明年服装店的数目还要增加30%到40%。仅仅这些发展趋势就显示了中国正在崛起的服装零售业所具有的潜力。
    迄今,欧洲的服装生产商在致力于在欧洲以外推销自己的产品时一直低估了中国市场的容量。德国杜塞尔多夫一家公司的分析得出了上述结论。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服装展览会的西欧生产商还认为,光依赖在香港、台湾和日本的代理人、顾问或者办事处还不够。
    杜塞尔多夫的市场研究人员认为,欧洲企业如果不亲自前往中国,就意味着把中国这个重要的市场输给来自台湾、日本和韩国的竞争者。尤其是上海、北京的中等收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购买力日益增加,这一点成为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即使国际名牌价格高中国人也能接受,对西欧服装需求量大,而且这一趋势毫无减弱之势,被问及的63%的西方企业却低估了这一点。中国市场对欧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的服装零售商和被问及的国际供货商都估计到中国在国际服装市场所占比重将会明显上升。因此,80%的人估计,未来的中国市场是极其有发展潜力的。
    尤其在上海,人们发现,上海人青睐于领先的欧洲品牌。这种趋势尤其明显地表现在中国人对欧洲在香港、北京和上海举办的博览会的极大兴趣上。
    杜塞尔多夫这家公司对市场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80%的欧洲供货商正在加紧制定各自的适合中国市场的战略。另有63%的企业计划除了进行专门的生产合作外,主要是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并亲自在当地举办博览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