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求职论经验 转业看智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5-31

    【台湾《经济日报》5月24日文章】题:求职论经验转业看智慧
    不管个人的意愿如何,转业对许多人而言都是一种不得已的举措。因为它可能意味着个人在本业上没有成就,必须另图发展;它也可能意味一个人必须斩断过去的工作经验,无法累积工作经验作为下一阶段工作发展的基础。当然最乐观的情况是自觉性的转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这种情况所下的赌注也可能最小。深层评估    可别赌输
    把转业比喻成为“下赌注”相当贴切,因为对于要抛开过去的工作资产另起炉灶,是需要相当的智慧与判断,因此理想中的转业是应该经过深层的评估,知道自己此刻所投注的赌注风险最小,而且可以累积适当的工作资源,也就是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则之下,作出双赢的决定。
    有意转业必须衡量目前个人的工作是否有必要变动,而不是一时的情绪反应。慕庭大学毕业之后,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经济不景气,为了袆口他选择了一份在贸易公司担任报关的工作。这个工作与他所学的行政管理相去甚远,就在工作后的第11年,他参加公务人员的考试,成为一位实际从事公务管理的人员,由民间的工作环境转到公式化的工作环境,不少人担心慕庭无法适应,有的人还说他是逆向操作。不过他一点也不以为忤,因为他觉得圆了自己的梦想,至于别人好意建言:工作没发展、公务人员工作流程僵化、工作没创意……等等,慕庭都考虑清楚了,当然这些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这个判断对不对需要时间来证明,而慕庭的说法是“我的努力会让这个抉择是正确的”。转业趁早    学习正好
    要谈转业,“时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在一个相当时限之前才可以做这样的行动。因为工作的转换毕竟与换个东西不一样,“头弄湿了,只有洗好它”,一旦转换职场,为了有好的表现不也需要相当时间来累积。因此有人说“40过后要谈转业,也难!”因此,有转业的念头要趁早。
    早点转业的好处是让自己可以重新学习新事务,因为除非转业的行业可以运用到过去的专业技能,否则早点重新出发是有助于新工作的。像现年55岁的得迈,将近50岁时才转业,他就很后悔重新起步的晚,他自我解嘲地说“我是老狗学不了什么新把戏”。当他转到新工作对他最大的压力是必须学习新的工作技巧,虽然并非相当基础的工作,但是他也花了一段时间去适应与学习。
    除了时间因素之外,专业可以运用到过去的工作资源,或者累积过去的工作经验,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考虑。因为毕竟过去的工作所投注的心力与获得的资源,无法重新运用或累积,对个人及工作会是一种损失,因此将工作与过去的资历累积衔接,是一个有利于己的作法。
    宁生在银行工作了一段时间,过惯了朝九晚五固定的生活,正好金融投资业兴起,宁生想要给自己一个新的工作刺激与重新学习的机会,他选择在证券投资公司担任投资顾问的工作。由于有部分的金融资讯与过去宁生在银行工作的资讯相通,又加上往来的客户与业者,也可以提供宁生部分的金融资讯,而宁生的外语能力相当强可掌握国际讯息,有助于国际金融资讯的判断,对相当资讯的取得,他也比起一般人容易得多。“不挥别过去”是转业时的一个好考虑。冷静思考    再起炉灶
    转业基本上是为了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因此即使因转换工作所带来的困惑也应该坦然接受。但是如果过度膨胀自己的认知,随时做转业的打算,那么可能会应了这么一句话“滚石不生苔、转业不生财”。因为工作累积的不只是工作年资,更意味着一个人工作上的筹码,因此如果一个人对转业乐此不疲,不但很难累积工作资产,当然也无法累积工作的资本。不断换行业成为一个永远的新人,给人的印象是缺乏稳定性,成为工作性格上的缺失。
    如果一旦因为特殊际遇的影响必须作出转业的打算与判断时,首先必须冷静思考,确定自己有转业的必要,转业后绝对优于目前的状况,那么趁早转业重起炉灶,胜过日后的追悔,不过转业以后是不是“从此过着太平的日子”就不是任何人可以预见与保证的,这个答案就看自己怎么去答复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