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夏日到“冷战”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5-31

    【德国《世界报》5月20日文章】题:争夺中国顾客的战争副题:冰棍、啤酒以及冰淇淋——西方康采恩开始了争夺战(作者约尼·埃林)
    在通往武汉长江大桥上坡路的十字路口,一名警察站在一把写着“百威”啤酒遮阳伞下指挥交通。赠送遮阳伞的开支是美国安霍伊泽—布施啤酒公司在中国投入的数百万美元广告预算中的一部分,该公司的意图是击败当地的竞争者和像德国贝克这样的外来者,从而占领中国国内市场。
    美国安霍伊泽—布施啤酒公司1994年出资近6400万美元买下了德国施泰因布罗伊啤酒厂的80%的股份。安霍伊泽—布施啤酒公司进行了大量投资,以便使“百威”啤酒在中国国内市场上排名第一。
    不仅仅是美国安霍伊泽—布施啤酒公司一家在这样做。为了争夺武汉市的800万居民,外国消费品跨国公司展开了一场广告战。长江城市武汉过去曾经是中国中部的商品中转站,现在在通往成为国内经济中心的道路上再次进展顺利。
    为了争夺不含酒精的饮料市场,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1995年把它14个灌装厂中的最大的一个厂设在了武汉,它的广告覆盖了全市。普罗克特—甘布尔公司、雀巢公司、克拉夫特公司、尤尼莱佛公司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康采恩也掀起了大规模的产品战。就连最脏的小胡同里也贴上了外国洗衣粉的广告,洗发香波、香皂、饮料、食品、方便面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产品的销售学同时在中国也带来了人们购物习惯的革命。越来越多的商店变成了超级市场,货架上琳琅满目。仅武汉在1995年就成立了100家这样的自选商店,全中国总共有数万家自选商店。
    英—荷合资的尤尼莱佛公司在营销方面名列前茅。尤尼莱佛公司在中国有11家合资企业,它在炎热的武汉围绕着冷饮市场展开了一场冷战。3月初该康采恩就开始了和路雪攻势,六周内公司在武汉街头免费分发了2000个和路雪冰柜。
    凡属尤尼莱佛公司销售网上的冷饮销售者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以固定的、明确标定的价格出售,这对中国来说是全新的做法。在北京和上海的两家生产和路雪的工厂里生产的产品有20种,而且是按照全世界统一的配方生产。主管武汉业务的经理扬·德布劳魏尔说:“对我们取得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我们有着完善的设备和远大目光。”和路雪正在占领武汉市场,在这之前,它已经占领了北京、天津和上海。外国的冰淇淋生产商和中国国内的大型竞争者现在正在紧张地注视着每年都成倍增长的冷饮市场,90家国内冷饮工厂在为自己的生存担忧。和路雪打算到1996年年底在中国的25个城市里成为市场领先者。该公司已经同北京的一个轻工业局成立了合资企业。到那时,将分发三万个和路雪冰柜,用于生产和销售的投资高达1.5亿美元。
    继外国消费品跨国公司胜利进军中国后,现在中国媒介呼吁对本国的名牌产品实行有效的保护。现在,像不含酒精的饮料及化妆品之类的中国产品在市场上所占比例不到10%。出路只能在于中国生产厂家加强努力,用自己的产品对付市场竞争。(江本敏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