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中国经济改革成就令人信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4-30

    【南斯拉夫《我们的战斗报》4月10日和11日两期文章】题:毫不犹豫地进行经济改革——你想知道但又无从了解的中国模式(作者
    前南驻华大使朱克奇)
    南斯拉夫的公众、新闻媒体和各种名人都常常提起中国。一些官方人士在访问中国以后也异口同声地说要向中国学习,甚至接受中国社会主义的某些内容和价值观。于是,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遥远国度便成了目前在我国谈论最多也最有争议的话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激励了我国的官方人士要去学习中国?让我们认真地、毫无偏见地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中国已经进行了15年的经济改革,这种改革是毫不犹豫的,不断地调整着节奏,而且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去年经济特区的产值超过了170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700亿美元,外债为1050亿美元。
    当然,中国也不是没有问题了。像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正在转变体制的国家一样,它正经受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困扰。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机制向市场经济转变,所有这些都在激化着旧的和制造着新的矛盾与问题。从大型企业的亏损、农村相对落后,到通货膨胀、暴富和两极分化、劳动力剩余,直至腐败、行贿、犯罪……但是中国仍毫不妥协地、以不可阻挡的速度进行着改革和实现现代化。
    第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与社会的所有方面都发挥着主要的和领导的作用。就在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解体、西方开始举杯庆贺“胜利”的时候,中国却以坚定的步伐迈入了现代化。
    事实表明,这在中国是完全可行的。为什么?答案要从中国及其古老的文明历史中相对于欧洲的一系列特点里去寻找,还可以从它的传统、它的国土和它的周围环境中去寻找。在欧洲的社会主义制度普遍崩溃的情况下,中国不仅奉行了现代化和对外开放政策,而且还为孔子恢复了名誉,这不是偶然的。对现代经济发展有研究的人都把这称为“亚洲模式”,以区别于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欧洲模式”。
    第三,中国的对外政策在“文革”以后和经济改革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的战略评价是,世界和世界关系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它视世界进程为相互渗透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平行发展。中国认为,和平是经济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发展与合作便成了世界多数国家的目标;而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心的出现,则增加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但是中国拒绝同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签订任何形式的联盟和政治与军事防务条约,它把自己看作“不结盟国家”,实际上它也是这样做的。它同亚洲和欧洲一些过去意识形态相近的国家以及同所有国家的关系,都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
    面对西方的制裁和禁运,中国并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闭关自守。它继续进行经济改革,在对外政策方面摒弃了意识形态并把目光转向周边国家。
    第四,南中两国于1949年相互承认并于1955年建立了外交关系。可是我们却从未认真地进行过能促进相互了解的汉学研究。
    在前南危机悲剧性地发展期间,中国始终奉行平衡政策。它反对在内部使用武力,反对把战争作为解决前南相互关系的方式,反对任何来自外部的干涉。它先后承认了前南的所有国家,并同它们建立了外交关系。它从不把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强加于任何人,强调各国应按自己的实际条件发展。
    当然中国还有其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就是在改革经济体制和对外经济关系时的坚定不移和顽强精神;在调整法律、金融制度时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政府努力成为经济规律的维护者而不是监督者或创造者;实施对外政策中的现实主义作法;首先同自己的周边国家而后再同其他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