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德报报道:东方文化正在削弱西方思想渗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1-30

    【德国《世界报》12月29日文章】题:东方对西方(作者赫伯特·克伦普)
    土耳其原教旨主义者的胜利是不是全球非西方化的征兆之一?博斯普鲁斯海峡旁的伊斯兰领导人希望重新确定政治方向,即出于思想和宗教的理由背离大西洋联盟和欧洲。
    在未来世界的暗室中伸手不见五指。但是,土耳其的转折已属于21世纪,这个世纪将重新排列“其余地区和西方”。殖民主义的终结带来了大批西方式民族国家的诞生,这些国家在国际法上是有缔约能力的。这个现在仍在运转的体制是经济、技术以及通讯实现全球化的基础。西方把这种全球化归功于自己的文化。
    可是,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以外的各种文明社会似乎在沉睡的宗教和思想内容正在发出新的辐射力。这种力量在削弱引进的西方生活原则,增强当地的文化意识。
    新的见解出现了:伊斯兰教观点、印度教观点、往往与亚洲的看法等同起来的儒家观点以及东边邻近地区的东正教观点。
    俄罗斯在同西欧和大西洋西部的关系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东正教的取向都还没有肯定。反西方的反应是过渡时期的特点之一。在美国出现了文化上分派别的迹象,这会助长孤立主义。把各种族熔化在一起的“熔化炉”似乎已熄火,正在形成一种有种族特点的、人种的文化相对主义,它总是使新的少数派成为牺牲者和胜利者。
    较古老的文化都是亚洲文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一些政治家是突出的代言人,日本人和中国人也采取了由体制决定的反对西方“精神污染”影响的态度。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12月中在曼谷东盟首脑会议上说:“欧洲人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谈论民主和人权。他们要教我们如何塑造环境,如何保护森林。我认为,现在是十分坦率地向他们讲清楚我们立场的时候了。”
    反对欧洲说三道四已成了一种时尚,人们喜欢把经济增长和劳动世界的闪光数字作为论据。在新加坡外交部常务秘书马赫布巴尼看来,亚洲地区更健康,更勤奋,爱学习,较少个人主义,更富于集体意识和家庭观念,没有吸毒、暴力和好色的本性,这是亚洲的传统。就是说,全都是在没有西方的民主、夸张的人权和教条的资本主义的情况下形成的。当然,这不会改变世界的非西方化。可是,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发生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灵活性、勇气和实力的事物,它似乎在从西方转移到东方。这是不是从一个疲惫的地区向一个精神焕发的地区的转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