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话别1995年(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12-30

(三)科技竞争激烈
    商场如战场,人所共知。其实,一场更隐蔽而激烈的较量却在静悄悄的实验室里进行。
    今年日本“流年不利”,阪神大地震、地铁沙林毒气事件、日元升值和政局的不稳,犹如阴霾沉沉。“日本究竟到何处去?爽朗的5月,却扫除不了透心凉的感觉。”这是《日本经济新闻》编委高木的描述。他看到的出路是日本必须加速发展科技。
    美国《商业周刊》去年底的文章指出:“在今后20年中,人类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术改革,其中心是数字电子技术。”“在今后10年中,将互相争夺对世界技术的领导。”
    “数字电子技术”这个词组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陌生的。举个例来说,比如原来写信要笔和纸(实物信息媒体),现在在联网的计算机上有电子信箱,你只要把信的内容输入电脑,瞬间就可到达收信人那里(如果他的电脑同你的已联网)。这种靠电子信号“1”和“0”来传播信息的技术,就是“数字电子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全球网络等等由此而生。这种技术神通广大:各地文学院的学生们可同时在电脑上阅读某国立图书馆中保存的中世纪的孤本:建筑师可以在尚未建造的建筑物中信步验证自己的设计……
    正是在这个领域中,竞争相当激烈。几年前,日本的半导体制造业咄咄逼人,但现在,美国最新和最先进的芯片工厂已超过日本,并控制着微处理机市场。硅谷仍然在世界的数字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最新的科技政策决定把民用科研总开支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数字电子技术拥有很大份额。
    日本迎接这种挑战,7月18日发表了《1995年科技白皮书》,强调建立“超一流科研中心”。日本已决定将科研经费从1995年的2万亿日元增至2000年的4.3万亿日元,翻了一番。对一万名年轻的科研人员提供生活补助的计划也在制订之中。
    欧洲也不甘示弱,欧盟的《第四个科学发展和研究框架计划》(1994—1998),要求集中力量攻克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键项目。德国的科技政策“要求企业在科研领域中有自身的、直接的投资行动,而不是去等待利用现成的科研成果”。
    发展中国家在这场竞争中并非处于完全不利地位。美国《商业周刊》文章说:“由于数学成了在数字技术方面的所有进展的基础,在这方面很精通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可以把它们的国家变成杰出的技术大国。”
    当然,在重视信息技术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计算机专家约瑟夫·魏森鲍18年前说过的一句话:“即使是最先进的计算机也不能——而且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万灵药,它们无法代替我们自身的、独一无二的人类判断能力。”
    环顾世界,似乎科技越进步,我们面临的问题越多: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新病毒的出现、旧病茵以顽强的抗药性卷土重来、计算机病毒、高技术犯罪、南极的臭氧洞、人口猛增、粮食欠缺……。如果有谁能发明艾滋病疫苗或培育成使产量成倍增加的良种,其功德当不在登月球、探火星之下。
    人们注意到,1995年似乎没有出现很多激动人心的、突破性的科技新发现和新发明,这似乎同各国竞相把研究重点从基础科学转向实用科学有关。不过,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威廉·斯图尔特说:“科学进步很少是在令人注目的发现的基础上取得的,而通常是在渐进的变化中取得的,即在‘循序渐进’中取得的。”
    有眼光的政治家和企业家们都在关注实验室,因为他们已懂得:在当今世界,商品最主要的价值来源是知识,劳动力必须与知识相结合方能成为生产力。(三)日本儿童在“三菱未来港技术馆”体验在太空控制火箭轨道的惯性导引装置原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