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美国的打算是保持对台湾的控制以便长期与我与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57-10-27

    【本刊讯】“纽约时报”10月19日在外交栏上刊登苏兹贝格写的一篇消息,题目是“三人下中国跳棋:蒋的战略、毛的战略、以及我们的战略”。
    台北10月18日讯——二十五世纪以前,中国著名兵法学家孙子写道:“不战而胜是最高明的手法’’。当毛泽东遥望着台湾海峡彼岸他的最老的敌人蒋介石的时候,他目前看来就抱着这样的目的。
    北平已经改变它的策略。它虽然在对岸保有强大的基地和军队,现在却不着重敌对的军事姿态而着重破坏性的宣传活动。共产党人已经成立一个“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由两个前蒋介石国民党官员张治中将军和一度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的翁文灏担任领导。
    国民党显耍人物的亲戚们奉命前往北平电台吁请流亡在外的亲友回国。特务逢空就钻入。蒋的参谋长(指孙立人——编注)是一个干练的军官,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帕都大学,但是在一经揭发他的助手在为共产党人做工作的时候,他只得惶恐地辞职。
    很明显,毛认为时间是对他有利的。这里的种种问题一触即发。政治家们愈来愈老了。蒋本人已经七十岁了。同他一起逃到这里的年资较轻或中年的官员较少。而当地台湾人做了日本人五十年的顺民,一向没有治国经验。今后十年必然会在领导人问题上产生危机。经济前景
    从经济上说,前途茫茫。蒋在我们的同意下维持着一支大得不相称的武装部队。没有美国的大量援助,这支军队便无法存在。台湾的收入四分之三作为防御经费。
    岛上的国民生产毛值必须每年增加5%才能使经济得以维持。这就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但是,蒋的政权,实际上就是一党专政的半社会主义政权。重要的工业如铝、糖和电力工业大部分是国家所有。因此私人投资者不感兴趣。而我们本国政府又受到要求减少外援的政治压力。此外,从理论上说,华盛顿主张自由企业制度。
    最后是士气问题。在八年中,信心是用保证返回大陆的口号来维持的。但是效果愈来愈小。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台湾人被征入伍——目前在全部军队中约占35%。他们并不像患有思家病的流亡者们那样对于收复中国很感兴趣。
    显然,蒋是知道这些因素的。大概因此,他才迫使美国用军事办法解决问题。他坚决认为,对大陆的反攻“不会导向一场大战”,虽然他又说得有些矛盾,说什么:“对付俄国共产党的无限的拖延战的唯一有效战略是一场大战。”‘解放’和‘遏制’
    如果我们鼓吹“解放”,我们实际上是在“遏制”,蒋是被关入笼中,而不是被放出笼来。在1954年12月,我们诱使他提出不事先得到我们的同意就不试图进攻的书面保证。他如果没有我们的帮助很难把一师军队运过海峡。
    结果是僵局。毛估计,最后,这将有利于他。华盛顿却有另外的估计。我们认为,这支国民党军队的存在再加上李承晚的南朝鲜军队造成了东亚的力量平衡。也许我们希望北平内部的明显的困难有一天会产生一个比较缓和一点的政府,使我们有可能同它进行谈判。同时我们不愿意放弃任何可能进行讨价还价的牌。
    这种复杂的政治策略更多地是以信心而不是以理性作为基础的。不管我们对蒋介石的好战有何看法,至少他希望以战争来冒险是合乎逻辑的。他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但是我们自己的政策是以解放面貌出现的遏制政策。它是战略利益和政治情绪的混合物。
    我们不敢尝试以其他的方法来打开这个绝境,唯恐我们可能会显得是在让步。这就造成了瘫痪状态,蒋介石的逻辑是正耍爆炸的炸弹的逻辑——在这个核时代,这是有点危险的。我们的逻辑是以矛盾为基础的。毛泽东的逻辑是以时间为基础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