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俄报文章:谁是波黑战争的胜利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11-28

    【俄罗斯《红星报》11月25日文章】题:战争结束了,谁是胜者?(作者该报观察家戈利茨)
    在波黑战争中谁是胜者?其实如问谁是败者,这个问题更好回答:他们是为这场无谓的战争丧生的25万无辜者,是无家可归的200万难民,是前途莫测、一片废墟的波黑。国家虽然已经宣布统一,然而它依然分割为穆斯林一克族和塞族两部分,紧张关系依然存在。热衷于“大克罗地亚”和“大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显然也是败家。
    实质上这是打了一场种族战。现在成了和事佬的那批领导人是胜是败都比较难说。如果说,他们的目标是起先用战争现在用和平来维持自己的权力,那么他们与其说是败者不如说是胜者。使联合国停止了对南斯拉夫的经济制裁,这无疑是贝尔格莱德的胜利。但是,要是波黑塞族不履行协议,制裁是可以恢复的。
    可见,在前南斯拉夫无明显的胜者。胜者不在国内,而在国外,美国就是一个。我不止一次写过,南斯拉夫悲剧之所以如此旷日持久,坏就坏在大国在调解这场冲突时,都想确定自己在新的世界和欧洲力量对比中的地位。正因为如此,调解者才会如此前后不一,同时又在那些表面上很简单的问题上出现矛盾。
    美国外交官几乎是把三个总统绑架到了俄亥俄州软禁了起来。然后软硬兼施,逼他们达成了和平协议。最后阶段美国实质上下了最后通牒。欧洲联盟和负责调解波黑问题的“联络小组”以及俄罗斯的代表都被推到了次要地位,成了克里斯托弗和霍尔布鲁克的龙套。
    唯一能够阻挠华盛顿扩展这一外交成就的是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根本就不想给克林顿任何帮助。特别是现在,总统选举已经逼近,国会山不顾克林顿的意愿,拖延作出派兵参加维和行动的决定,甚至是干脆阻挠派兵,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
    必须承认,发生的一切更有利于巩固北约在欧洲大陆上的作用。莫斯科的确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让“北约”的称呼出现在未来行动的名称中,而俄罗斯的维和部队不直接由北约指挥。但是不要忘记,朱尔万将军尽管将在维和行动中充当美国军队司令,他依然是北约欧洲盟军的最高司令。怪不得维和行动的准备工作是由北约司令部领导的。为和平协议的达成付出了不少努力的美国副国务卿是美国式的“欧洲安全模式”的发明者之一。正是在这一模式中,北约被捧为欧洲和平与稳定的主要保障。
    如果联合国不顾俄罗斯的意见,不对维和行动实行直接的政治监督,而把监督权交给北约,这将是上述模式在国家关系中的实际运用。即联合国的明显失败和北约的明显胜利。
    最后还有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俄罗斯是赢还是输?尽管很痛苦,但却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外交手段并不高明。9月北约对波黑塞族进行空中轰炸时,莫斯科未能促使西方伙伴倾听自己的意见。我们的外交官似乎也未在俄亥俄州的谈判中起了重要作用。这次联合国安理会也没有听莫斯科的话,而是取消了对前南地区所有共和国的武器禁运。我不想过分责怪我们的外交部。要在谈判桌上达成和平协议,必须有能力承诺经济援助,俄罗斯却没有这样的能力。
    不要忘记,退出调解行动,就意味着把自己降为次要角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