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苏维埃俄罗斯报》文章:为什么中国改革能使民富国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10-30

    【《苏维埃俄罗斯报》10月17日文章】题:为什么中国改革会民富国强,我们的改革使国家越来越穷?(作者历史学博士戈尔杰耶夫教授)
    日本和东南亚四小龙被认为是发展最快的典范。中国更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楷模,其国民生产总值每年稳步增长10%以上。
    亚夫林斯基不久前访问了中国,离开中国时深受鼓舞。这位“亚博卢”议会党团领导人说:“任何一个自尊的经济学家都应当想一想:这成绩是怎样取得的,十多亿中国人是怎样解决吃饭和穿衣问题的?”然而紧接着亚夫林斯基又丝毫不合逻辑地说:“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借鉴中国的东西。俄罗斯缺少我们邻国所具有的条件。”
    美国一位著名的俄罗斯问题专家曾建议:俄罗斯应当认真研究四小龙方兴未艾的、正在逐渐壮大的“民主政治”,特别是要研究邻国中国的经验,那里有不少可效法、可借鉴的东西。因为我们极力“模仿”的日渐陈旧的美国式民主已成为昨天的历史。遗憾的是我们那些正在争夺国家要职的领导人没有接受这个有益的建议。毫无必要去说什么又出现了奇迹,这次是“中国奇迹”的话。实际上这指的是根据中国的特点正确选择和实施了改革方式。中国改革的思路是清晰的:
    ——农村向家庭承包制过渡,消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改革所有制关系;
    ——工业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最大限度地给它们自主权,放弃严格的中央计划体制,建立相应的物质利益机制,实行——市场调节原则;
    ——在对外经济联系中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和技术。
    ——完善政治体制,实行党政机关职能分开,扩大基层组织权力,发展民主与公开性,改革选举制度。
    ——实行新的对外政策构想,从对抗转为对话,从紧张走向和缓。
    中国没有实行全面打破原有国家体制的方针,而是作出了明智的选择——改革。这在主要的党和国家文件中被说成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不会没有困难和矛盾。市场关系并没有使社会环境变得很理想。中国领导人也指出了改革的政策产生的一些弊端。
    新一代领导人正在继续邓小平的经济改革和实行发展战略。前苏联的教训教育了我们的邻国,警告他们不要走政治和经济自我毁灭之路。
    因此主要的一点是:改革和资本化不是一回事。中国模式对分析俄罗斯发生的事无疑是有益的。在中国市场经济的经验中,主要实体是国有企业。市场经济的动力是扩大公有制的经济实力,发展生产。分配关系体制规定要按劳分配,按社会公正原则分配。还有比这更清楚、更简单明了的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