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人鲨之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09-29

    【美国《读者文摘》9月号文章】题:鲨鱼攻击
    1992年4月24日,位于南极洲和新西兰之间的坎贝尔小岛,轻风拂面,碧蓝的海水闪烁着粼粼波光。一切都那么平静、安祥。岛上的气象站站长迈克·弗雷泽把潜水面具戴好,投入了海的怀抱。在这个远在天边的大洋中潜游,是他最惬意的休息方式了。噩运突至
    他的四位同事也接踵而来。不过,他们只在岸边浅水中游,而弗雪泽兴致极高,钻到了离岸数十米以外的深水中。他要在那里享受与大自然融合的乐趣。那里有许许多多欢跳的企鹅,海狮也无所畏惧地在身边游来游去。弗雷泽边游边审视着海底,熟悉着海的深度,以便冬季到来时与南来的鲸结伴同游。这里从来没听说有鲨鱼出没;水温虽为6摄氏度,但身上的保暖潜水服足以抵御寒冷。他的身心完全放松了。
    下午3时半,他开始返岛。他不再划水,飘浮着。让海浪将自己推送到岸边……突然,水中一声巨响,一个千钧之重的东西撞击他的右肩。他想:“准是一头大雄海狮作怪!”。接着,他被推向上方,被高高地扔出海面。这时,弗雷泽才看到是一头大白鲨,张着一米来宽的大嘴翻腾着咬住了他的右臂。弗雷泽立即抡起左臂猛击它的口鼻,同时向远处的同事高叫:“鲨鱼!”“鲨鱼!”。但是,他的呼喊声如同一股浪花,随着他被拖入水中而消失了。
    远处的同事在水中似乎听到了微弱的叫喊。他们浮出水面,四外张望:除了天际灿烂的彩霞,看不到任何异常现象。生死较量
    又一堆浪花从海中激起。弗雷泽再度腾出水面。他在叫喊,在与鲨鱼恶战。同事们同时看到这个场面,个个都惊呆了。那大白鲨把头抬出水面时,大嘴曾松开了一下,接着又咬住他的右臂,像是在品试弗雷泽肌肉的韧度。副站长达南立即叫了起来:“谁带着潜水刀?”其实,她知道,几把小刀对于这头至少13英尺长、1300磅重的海中最凶猛的食肉动物只不过是几个牙签而已。大家惊慌失措之际,弗雷泽又被拖入水中。
    这时,弗雷泽意识到死神已在招手。如果现在不力争自救,必死无疑。人,决不能轻易被兽吞食!他立即提起双腿,使出全身力气朝大白鲨头部踢去。一踢、再踢,同时竭力从鲨鱼口中抽拽右臂。然而,已经深入右臂肌肉的鲨鱼利齿突然像刀剪般咬下去。随着“嘎吧”一响的折断声,弗雷泽身子一翻,扑向前方,利落地脱离了鲨鱼……
    弗雷泽急速向岸游去,在他奋力划水时,发觉身体失衡。一看,自己右上肘以下的小臂已经没有了,鲜红的血液从残缺的骨肉中喷涌出来……
    岛上多年的磨练启示着他不可惊慌。他知道,现在自己心脏的每次跳动都在使更多的血流入水中。他必须坚持到血液流干之前到达同事身边……终于,急忙赶来的同事把他从水中托起。他初步得救了。紧急出动
    最近的医院离岛400多英里。岛上没有机场,乘船需3天时间。只是4英里之外是他们的基地。那里有功率强大的无线电发射台和救护设备用品。机械工格斯·麦克阿里斯特自告奋勇立即跑步前往求助。留下的人则设法为他包扎止血,鼓励他战胜死神。
    麦克阿里斯特下午5时赶到基地,请求营救的信号立即传到新西兰大陆。在北岛陶波机场,直升机驾驶员约翰·芬内尔接受了这一非同寻常的营救任务。他的松鼠式直升机曾有过354海里的飞行航程。而这次,他首先要飞行570英里,在到达新西兰南端后,再继续在海上飞行370英里。如按常规飞行,等于使伤员等死。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拟定了:立即改换大油箱;调来老练的救护员帕特·温和优秀的长途飞机领航员格兰特比尔,以便在夜间导航,助他寻觅坎贝尔岛。他们立即出发,以最快的速度飞行5小时后,到达了新西兰南端,这时已是次日凌晨2时,没有休息,旋即又钻进漆黑的夜空,继续再完成370海里的海上夜航。战胜死神
    直到次日清晨6时,芬内尔的直升机冲破浓雾,降落在茫茫大海中的这一陌生小岛。救护员帕特·温终于在弗雷泽与鲨鱼搏斗15小时之后赶到他的身边。伤者眼睛紧闭,脉搏微弱,血压已降至70—40毫米汞柱。他命令:“立即去基地输血!”直升机立即开动,飞往基地。
    输血后6小时,弗雷泽已被送进新西兰因弗卡吉尔市的一家医院。他终于在全身一半血液流失之后,重新苏醒过来。他胜利了!
    经过皮肤移植和修整外科手术之后,弗雷泽又重返坎贝尔岛。他的左臂在搏斗中亦失去了两条肌腱,通过练习,不断恢复强健。这场灾难留给他的是对人的勇气和能力的无限敬仰。他说:“这次经历表明:人在同心协力时,就会创造奇迹!”(晓莉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