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德国人与历史重负(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06-28

    不久,德国外交部的一位官员怒气冲冲地给我打来电话。这位官员愤怒地说:“说这是反德国宣传一点也不过分。”我用记者常用的办法为自己辩解,说文章的标题不是我拟的,然后向他说明了“丑陋的德国人”这个标题的最初来源——德国《时代》周刊。外交部是不是也就这个标题埋怨《时代》周刊了呢?
    给我打电话的那位官员解释说:“我们当然没有埋怨《时代》周刊。有些东西只有德国国内才能接受。德国人读了这个标题,可以给予正确的理解。而你们国家的人根本不能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联邦政府新闻局外事处负责人亨宁·韦格纳负责监督美国记者。有一次,我和其他一些美国记者撰文评论德国和罗马尼亚签署的一项关于驱逐吉卜赛人的条约。文章刊出后,韦格纳在电话中向我们几个人抱怨。他说:“你们必须知道,使用像‘驱逐’这样的词使许多人感到悲伤。这不是驱逐,不带有任何种族色彩。这是两国用合法手段作出的安排——当然,它解决了我们很多问题。
    像‘大规模驱逐’这样的词包含着极可怕、极令人不安的历史含义。”他稍作停顿后又说:“我们已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小组,这个小组已讨论过怎样把德语单词‘abschiebung’翻成恰当的英语。我们建议你们用‘重新接纳’或‘遣送回原地’来取代‘驱逐’。”
    我抓起我的德英词典,向韦格纳读了“abschiebung”这个词的英语解释。就是“驱逐”的意思。
    他说:“但是《华盛顿邮报》决不会用‘驱逐’这个词来描述美国政府的政策。”
    我说:“恰恰相反,我们在关于海地难民的报道中总是用这个词”。
    我们争论了很长时间,但没有结果。几天后,巴黎的一位读者用传真给我寄来一些资料,这些资料说明了韦格纳不喜欢“驱逐”这个词的缘由。原来,在1942年德国纳粹开始采取行动驱逐法国的犹太人时,德国参谋部负责人向参与这次行动的所有军官下达了一项秘密命令:从今往后,他们不准再用“驱逐”这个词,“因为这个从沙皇时期沿用下来的词仍然使人联想到被送到西伯利亚的意思”。纳粹命令把从法国驱逐犹太人的行动称为“送去做强迫劳动”。美德关系两面性
    二战结束之后,迫于冷战形势,美国不敢强制占领战败的德国。相反,它对德国的态度极其复杂,既慷慨,又幼稚,既不计前嫌,又怕伤了和气。如今,美国在德国的军队只有大约10万人,比80年代减少了近20万。两德统一之后,中央情报局的分析家们预测,到2000年,德国会努力摆脱战后美国继子的身份,重新在中欧和东欧建立势力范围,与美国的西欧盟国抗衡。但是布什和克林顿政府喜欢持与美国公众大致相同的看法,认为德国人是一个爱国而且值得信赖的民族,过去虽然出现过混乱,但总的看来,与我们很相像。
    我和其他常驻过德国的记者、外交官都觉察到,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东西部深刻的社会和心理分歧以及为了摆脱过去的阴影而进行的长期斗争一一如今共产党统治的残余影响使这种斗争加剧——正给这个国家带来许多难题;我认为,德国正在向一个不太富裕、经济困窘和面临国外巨大压力(移民、动乱和与东部发生战争的危险)的时期进行漫长而艰难的过渡。
    (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