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美日汽车贸易冲突将两败俱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05-30

    【本报华盛顿5月26日电】(记者翟景升)长达20多个月的美日汽车贸易谈判于5月6日宣告搁浅,美国采取了先发制人、双管齐下的战略,一是对日本出口美国市场的价值59亿美元的豪华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二是向今年1月份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起诉,控告日本对外关闭汽车与汽车零配件市场的保护主义行为。对此,日本方面的反应一是在16日美方公布报复清单后于翌日立即向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并呼吁举行日美紧急谈判,另一方面也在做坏的准备,通产相桥本已经明确表示,日本将“保留采取反报复的权利”。
    日本并非手中无牌可打,对美国的农产品进口就是一张王牌。日本政府中持强硬观点的官员已经在酝酿使用这一武器进行反报复。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1994年美国农产品出口中,日本已成为最大的市场,在创纪录的457亿美元农产品出口总收入中,日本进口达93亿美元,占1/5。此外,日本还是美国牛肉的主要买主。
    日本报失重大美国正式公布的制裁清单深深打痛了日本。一旦付诸实施,每年进入美国市场的20万辆以上的日本豪华汽车将很有可能被挡在美国国门之外,这些车中有的还是新近推出的新型号,是很有市场竞争力的,为此日本可能损失60亿美元。
    据日本方面较为乐观的估计,在遭受这次制裁之后,日本的主要汽车厂家如丰田和日产等可望顶住压力并变得更为强大,但有的公司将蒙受沉重打击。如本田公司在去年刚刚渡过难关,市场销售刚刚回升,美国的制裁计划不啻是晴天霹雳,本田公司近日已宣布将于下月被迫关闭准备销往美国的豪华汽车的生产线。另一家日本公司马自达公司也已受到了影响。该公司已宣布暂停被列入美国清单并准备发往美国的汽车。
    美国面临的困境美国现在以制裁作为最后手段要挟日本再作让步,其实目前美国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困境之一:美日汽车贸易谈判破裂症结在于美国坚持要日本汽车厂商接受“自主采购计划”,即要求日本汽车厂商在开放汽车市场的同时要额外增加购买美国的汽车零配件。美国政府没有要求本国三大汽车厂商“自主采购”本国汽车配件,却强迫外国公司“自主采购”美国的汽车配件,在这一点上美国已有违法之嫌。
    困境之二:对日本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可能造成全国8万多汽车零售商失业。据美国全国汽车零售协会近日说,一旦美国对13种日本豪华汽车征收高额关税,许多汽车零售商的生计将不会维持60天以上。该协会已计划在近日召开全国会议,并到国会游说,要求阻止制裁计划的实施。
    困境之三:美国制裁只能给日本造成短期内的压力,对贸易不平衡问题也只能小有助益,但不会是最终解决办法。一些分析家认为,如果美国把每年20余万辆的日本汽车挡在国门之外,这些汽车将流向亚欧市场,增加美国汽车的竞争压力,压制美国汽车的海外发展。另一方面,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缩小了,德国大众和奔驰等名牌车会乘虚而入,抢占一部分市场,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困境之四:如果招致日本的反报复,例如压缩或抵制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势必引发两个世界经贸大国之间的一场贸易恶战,不仅在美国和日本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世界贸易也将造成深远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苦涩的结局目前,国际舆论对美国不利。美国坚持所谓“自主采购计划”,又单方面宣布进行制裁,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过去美国动辄援引本国贸易法301条款威胁别人,现已面临一个新的抉择:一旦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仲裁中被判输,美国是否还根据本国法律加以拒绝,从而带头损害该组织对世界贸易冲突进行仲裁的权威性?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已明确表态将接受世界贸易组织的裁决,实际上已从原来的立场上倒退了一步。
    克林顿在对日贸易摩擦中立场强硬,一方面是要撬开日本汽车和汽车配件市场,以减少对日贸易逆差并进一步减少对美元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1996年大选临近,克林顿需要取悦于保守派,争取民心。在后一点上,克林顿至少已取得了部分成功,他的强硬措施已赢得了共和党控制下国会议员的广泛支持,并博得了美汽车工业界的喝采,但却冒犯了汽车零售商和部分中等阶层以上的高层消费者。
    美日双方现已进入严重的对峙状态之中,目前已无多少退路,双方都需要不失体面地和平解决,由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仲裁已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美国在道义上失败,而日本方面则因制裁而遭到经济上的损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