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少女剪刀打天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04-29

    【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7日文章】题:剪刀打天下新人齐助阵(作者
    林丽明)
    70年代,17岁的叶佩芳,一心只想学习美发,违背了父亲对她的期望
    ——读初院、上大学,偷偷地拿了妈妈给她的3000元,报名参加了美发学院的课程,爸爸全被蒙在鼓里。
    几个月后,当爸爸知道她在干什么时,风波难免。在那个年代,在许多人的思想里,美发业被看成是一种卑微的行业。为了自己的兴趣,佩芳努力争取父亲的支持:“爸爸,我真的很喜欢!我不想再读书了,我决定往美发这一行发展。”
    爸爸最后妥协了,还给了佩芳几万元,把她送到英国去学习。两年后,佩芳从英国回来,他甚至还出资开设一间发廊,交给女儿经营。
    然而,四五年后,她又一次拂逆了父亲的意思,离开和姑姑一起打理的发廊,自行创业。
    1982年,叶妈妈支持佩芳开的第一家发廊开张了。在加东一间五六百平方英尺的店铺里,佩芳领着五名员工辛勤工作。“那时候很忙,从早上9时开门,每每忙到晚上11时打烊,还要扫地、洗毛巾,弄到半夜一两点才能休息。我总相信,勤劳一定会带来成果。”
    那一年,她独力支撑大局,男友则舍去花店的工作,也飞到英国学习美发,两年后再回来和女友搭档,一起打熬。这两年之内,加东发廊的生意蒸蒸日上,店面也已拓宽。
    1984年,两人在新建的百汇广场开设第二间发廊,佩芳开始两头忙。不久之后,她开始面对扩展过于迅速,员工难聘,事业难以兼顾的问题。夫妻俩吸取教训,决定关闭首创的加东发廊,专心搞好百汇分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全心投入的结果,这一对夫妻搭档总算闯出了名堂。
    约莫一年光景,适逢滨海城全新开放,两人看准这将是个兴旺的地点,放胆出击,开设分店,交由得力助手负责打理。
    “生意成或败,‘人’往往是最大的关键所在。加东发廊的关闭,就缘于人力的不足。但这回不同了,亲手栽培的员工日渐成长,已能独当一面,我必须想法子让他更进一步发挥与晋升,才能留得住人心。因此,这个时候开分店,是水到渠成,”她说。
    1990年,叶佩芬挟着留学生与歌手的头衔回国,加入姐姐和姐夫的阵容时,丽佳人开始迅速发展,不单在牛车水开设分店,还把触角伸及美容业。
    这以后,他们开始以佩芬为形象代表,大量宣传,广告奏效。然后,分店一间接一间地开,1991年扩充百汇的本店,1992年进驻乌节路,1993年走入碧山,1995年来到淡滨尼,甚至走向海外市场。凡有新购物中心设立的地区,都是他们开设连锁店的目标。
    自妹妹和弟弟加入后,丽佳人美发美容之家成了家族企业。饭桌上谈事业,定期会议研究公司发展,和乐共事,家族团结爆发的力量锐不可当。
    回首往事,叶佩芳感触颇深,她说:“我要谢谢爸爸、我要谢谢妈妈、我要谢谢老公、我要谢谢弟弟妹妹、我要谢谢所有的员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