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台方为何又陷入谈判策略的窠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01-29

    【台湾《中国时报》1月26日特稿】题:海陆两会又陷入传统谈判策略窠臼?(特派记者王铭义发自北京)
    在“焦唐会谈”即将签署两项遣返协议前夕,由于“海上渔事纠纷调处协议”迟迟未能突破僵局,谈判会场即传出双方无法先行签署两项遣返协议的最新变数。
    这项突如其来的会谈最新变数,据了解,主要是源自于陆委会紧急下达的一项密码电报,尽管海基会方面不愿透露详情,但这项最新的密电指示,已使得海基会谈判代表改变原来准备签署协议的既定计划,对于第三项协议如无法取得共识,是否先行签署两项遣返协议,更采取暧昧的回应态度,这是海基会谈判代表团在抵达北京以来,对授权谈判任务表现得最模糊的一次。
    事实上,根据陆委会于1月18日授权海基会进行第三次“焦唐会谈”的函件,陆委会已明确授权海基会,执行三项事务性议题之文字确认,“并视情况进行签署”;同时,海陆两会负责人萧万长与辜振甫等人,在行前对于此次会谈的成果,均抱持乐观态度,并认为如能签署协议,应即掌握时机,予以具体落实,并未再设定任何前提条件。
    然而,海基会副董事长焦仁和在最后一天会谈议程前夕所传达出来的讯息,却反映出海陆两会再度陷入了传统式谈判策略的窠臼,意图以设定前提的连环策略,诱使对方配合事务商谈的进行,或藉以累积更多协议共识的完成。
    在海基会前方谈判代表即将踢进“临门一脚”之际,来自后方的授权主管部门,却拼命地制造不利会谈气氛的“利空”消息。如果说,海陆两会“唱双簧”的表演,是一项谈判策略的运用,系意图以时间换取空间,并在于促成协议共识的达成,原本无可厚非;然而,如果操作不当,造成两会负责人会谈体制的挫败,这对两岸关系的后续发展,将是极大的损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