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终生雇佣制难以为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01-29

    【香港《亚洲周刊》1月15日一期文章】题:日本终生雇佣制的终结点
    如今给许多日本人带来不愉快的外来语是英文的“restructure”,中文是“再构造”的意思。这个词1991年开始流行时,是指对公司进行合理改造,可是到了1994年,却演变成指裁员,许多公司职员听了心惊胆颤。
    日本公司为应付经济衰退,降低成本,1994年一年共裁减12.8万个职位,但日本公司大规模裁员,实际上是从1993年开始的。从1980年末到1991年,日本经济还算景气,由于劳动力不足,企业是否可以雇用外国人曾成为社会话题。到了1991年,欧美的经济衰退带来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再加上日元升值,企业的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来。一方面是企业的设备和工资支出的增长,另一方面是收益的连续减少。专家认为,企业若要保持过去的收益水平,就得裁掉二百万人。
    可是,对日本这样一个长期实行年功序列和终生雇佣制的社会而言,别说裁员,就是不增加员工也是一个棘手问题。1991年,在日本经济增长率不足3.6%的情况下,企业的雇员人数也增加了3.2%。在经济增长急速减少为0.4%的1992年,雇员人数仍增加了2.1%。到1993年经济增长为零的时候,雇员人数仍增加了1,4%。到1992年底,日本各大企业事实上已开始大规模抑制设备投资和减少其他经费开支,但企业的负担仍未见减轻。1993年大公司终于开始削减工资支出,主要手法是拒聘新雇员和裁减现有雇员。
    这一新措施推行后,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女大学生和女专科生。1994年3月日本劳动省的调查表明,60%的企业减少了对大学生的录用,主要是减少对女大学生的录用。到1994年10月,女大学生就职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的注意。
    与此同时,日本各大企业开始裁员,、对象主要是35岁至55岁的中年干部。起初年龄线曾定为45至55岁之间。1993年底,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日航首先提出希望三千名35至55岁的职工在1994年自动退职。人们开始感到,日本长期实行的年功序列和终生雇佣制正受到冲击。
    年功序列指的是随着工作年龄的增递,工资和职务也得到相应提高,这是一种具有日本特色的平均主义。而终生雇佣制指的是员工一旦进入企业,一直到退休为止都受雇佣。尽管没有得到法律上的保护,但战后的日本企业都实行这种制度。然而,1993、1994年遇到连续的经济衰退,制造业纷纷把工厂迁到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各地,1994年下半年以来又出现各大商店拼命压价推销商品,企业的收益受到严重威胁。日本通运的支店长山口对亚洲周刊说:“企业不得不裁员,因为遇到了要保护企业集体利益还是保护个人利益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