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德国穷人愁肠百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12-31

    【德国《明星》画刊12月15日一期文章】题:贫穷的德国
    在联邦德国有8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的边缘,越来越多的家庭沦为穷人。
    主管社会救济工作的希尔德·加布勒今年51岁,她有时的确不喜欢这个工作。她的工作地点在法兰克福艾珀尔沃伊区的社会福利局。今天早上第一位来访者便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请求:他想要一辆新的轻便摩托车,他那辆用了17年的破车已彻底报废了。这位要求救济的年轻人在她的办公桌旁倾诉了自己的困难。三年来他一直疲于奔命,但现在处于社会最底层。他在一家私人养老院里谋得了一份差事,没有车他便会失去这份工作和赖以生存的工资。
    第二位来访者也不那么简单。这位50多岁的离婚者失业救济金被停发了,因为他两次没有按约定时间去官方医生那儿检查身体。
    第三名是个40岁出头的女人,神经质,并且精疲力竭。她在找工作。她本可以在一辆食品售货车中干,但每天只有25马克工资。“这是剥削”,她气愤地说。
    法兰克福市内的利布弗劳恩教堂的入口处点着昏暗的蜡烛。人们可在这里的一本册子上写下自己的忧虑。“上帝,别让我的儿子失去工作吧!”“请让我找到工作!”几乎每一页上都写着生存的焦虑。
    这是个工作日的夜晚,潮湿、寒冷、黑暗。在教堂过道的一角,一位无家可归者蜷缩在破毯子里度过难耐的一夜。人们从他身旁匆匆而过,偶尔射向他的目光也流露出冷淡和无所谓的表情。与其说同情,还不如说有点担心,怕有一天会落得同样的下场。
    20%的德国人,甚至包括中产阶级,一生中至少曾有一次生活窘迫。得出这个数字的是不来梅社会学家和贫困问题专家米夏埃尔·茨维克。他的结论是:“资本主义社会曾允诺的安全保障越来越小了。”在接受社会救济金的人中虽然只有10%至20%是常客,但短暂贫穷的风险却提高了。
    在法兰克福大约有2000人被安置在旅馆中,其中有700名儿童,他们一般是一家人或是单身母亲。没有家属的男人被安置在临时住所。安置费用由社区出,每人每天35至40马克。旅馆环境也很糟:电梯里灯光昏暗、走廊内臭气熏天、家庭不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欠佳。
    1993年德国各州和社区为500万贫困者——其中有100万儿童
    ——支付了490亿马克。这笔钱中有一半用于长期生活救济,其余的用于照料老人、残疾人以及其他遇到困难的人。80年代初以来接受社会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其中妇女占57%。更令人忧虑的不是接受救济者的物质贫困,而是他们面临毫无出路的困境。这也许会进一步迫使他们采取暴力和极端行动。(鲁洁译)法兰克福失业者等待救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