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话别1994年(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12-30

(二)从冷战到商战
    冷战者,露核牙而对峙,处在热战的边缘。冷和平者,大家都不想打仗,却时时为了各自的利益,横眉冷对。叶利钦用了“冷和平”这个词,说明他也不想回到冷战年代,只不过是对西方咄咄逼人的做法发泄不满罢了。
    人类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后又目睹了朝鲜、越南、柬埔寨和阿富汗等地区性战争。而且现在波黑、车臣、索马里、阿富汗和柬埔寨还有枪炮声,世界并不太平,但人心思定,厌恶战争。资本家也吸取了教训:那种攻城掠地的传统热战,并不能给他们带来超额利润,而价廉物美的商品却可以攻破一切壁垒。因此,如今几乎无国不重商,无人不言商。冷战演变成了商战。
    6月1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了题为《外交场所现在成了生意场》的文章,外交大臣赫德坦率承认:外交工作重点已从战争与和平问题转向更多考虑贸易平衡问题。他说:“出口状况如何是检验外交工作好坏的标准。”英国《外事报道》10月13日的文章有一个吓人的题目:《第三次世界大战》,作者认为当今世界形势缓和了,“冷战已被贸易战取代”。“谁将成为赢家呢?赢家将不是枪炮最多的国家,而是拥有素质最高的劳动力、最高的生产率、最有才能的设计者和精明的长期投资者的国家。”
    这场商战主要有两个战场,一在发达国家之间,二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第一个战场尤以美日之间最为激烈。美国说日本在七个领域设置了43项贸易壁垒,硬要扳着指头以“数值指标”来衡量日本市场开放程度。在日本领导人说了几次“不”之后,10月1日凌晨勉勉强强达成部分协议,但日本仍被美国列入“观察名单”,以观后效。
    第二个战场在南北之间。据《洛杉矶时报》7月31日文章披露:在80年代,发达国家向贫困国家提供贷款9270亿美元,而贫困国家却偿还了13400亿美元。援助款不是从富国流向穷国,而是从穷国流向富国。
    美国《新闻周刊》8月1日一期有一篇题为《新殖民主义》的文章,写得绘声绘色:“什么样的人是新殖民主义者呢?他们手中拿的是计算器而不是枪支;他们穿的是上班的服装,而不是军装;他们宣传的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福音,而不是传教的福音。他们并不大事声张,也不使用枪炮,便在发展中国家里扩展了势力,这种势力要比任何武力所能达到的大得多和阴险得多。”请看清,这不是出自当年苏联某评论家的手笔,而是赫然登在美国最有名的周刊上的文章。
    这场全球性商战前景如何?目前难以预料。不过,在1994年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贸易集团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了。已有123个国家批准了关贸总协定协议,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初就要启动。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已经运转。11月,美国、日本、中国和其他1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亚太经济合作协议。人们期待世界贸易组织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坚强而公正的仲裁人,而不是一只“没有牙齿的老虎”,因为美国已经扬言,如冒犯了它的利益就要退出。历史告诉我们,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而厮杀起来的。但愿今日的商战不会经过一个又一个制裁而越过“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界线。
    1994年的世界经济状况是向上的。美国和欧洲的经济都在复苏。亚洲许多国家继续高速发展,尤以中国最具活力。一些专家认为今后10到20年世界经济前景良好。但这个地球上现在每分钟有268个婴儿诞生、98人去世,到2050年世界人口可能比现在翻一番,达到125亿。日益污染的地球母亲如何养活这么多张嘴,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