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塞穆两军逐鹿比哈奇实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11-30

    连日来,北约飞机对波黑塞族阵地连续进行大规模空袭,使西波斯尼亚地区(即比哈奇地区)这块小小的地方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到11月27日,围困比哈奇市的塞族武装无视联合国和北约的一再警告,已经突破穆斯林武装防线,从东、南、西三面对该市进行合围,迫使穆斯林第五军开始向北部撤离。就连美国国防部长佩里也承认,塞军实际已完全控制了比哈奇的局势,国际社会对此已无能为力。
    西波斯尼亚地区位于波黑西北隅,在军事上有“比哈奇口袋”之称。作为波黑穆斯林的一块飞地,其西、北、南部被克罗地亚共和国境内的克拉伊纳塞族区所包围,东部则与波黑塞控区相毗邻。西波斯尼亚地区的比哈奇市则是联合国划定的波黑六个安全区之一。
    驻守该地区的穆斯林第五军拥有兵力约1.5万人,是波黑政府控制的一支精锐部队。去年9月,该地区穆斯林“主和派”领导人阿布迪奇与波黑中央政府分道扬镳,成立了“西波斯尼亚穆斯林自治省”独立国家,先后与波黑克族和塞族领导人达成单独媾和协议,并与克拉伊纳塞族和睦相处。为拔除内部“隐患”,伊泽特贝戈维奇于今年8月下令穆斯林第五军“不惜代价”攻陷“西省”首府大克拉杜沙市,把阿布迪奇和他的数万穆斯林难民赶出波黑。克拉伊纳塞族收留了他们。
    10月下旬,穆斯林第五军又在比哈奇市周围向塞军发动强大攻势,并迅速占领大片塞控领土,致使塞军处于自波黑战争爆发以来从未有过的被动局面。据西方传媒说,塞军总司令姆拉迪奇将军亲临指挥这一地区战役时差点被俘。第五军首先拿下格拉别日高地,然后兵分两路乘胜紧追不舍:北路挺进波斯尼亚克鲁帕,南路直插佩特罗瓦茨。与此同时,穆军在波黑其他一些战线也取得战绩。
    在南斯拉夫联盟与其断交、波黑局势恶化以后,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曾多次扬言要发动进攻以最后解决波黑战争。为解决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的弱点,塞军进行了兵力调整,以集中优势兵力。军事观察家认为,穆军首先发动这场攻势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阻止塞军的调动。此外,穆军同时在波黑几条战线上发动攻势,也是为了“调虎离山”,以便诱使塞军将正在保卫通道的兵力调离,最后切断塞军通道。看来,塞军总司令姆拉迪奇当时对这一点十分清醒。尽管在第五军的猛烈攻势下,西波斯尼亚地区的塞军处境极为困难,但姆拉迪奇的第一军团仍坚守通道。
    仅仅两星期以后,塞军便在西波斯尼亚地区进行了反攻,不仅很快收复全部失地,而且乘胜追击,在坦克、直升机和密集炮火的掩护下直逼比哈奇市。塞军总参谋长还发出了全歼穆军第五军的命令。
    塞军反攻获胜的原因,首先在于他们目前仍在重武器方面拥有很大优势。穆斯林尽管通过各种非法渠道不断得到武器供应,但在短期内在局部地区仍难形成对塞军的威胁。
    此外,波黑塞军的反攻得到了毗邻的克拉伊纳塞族和逃离波黑的“西省”穆斯林的支持。流亡的阿布迪奇率领由一万名难民和第五军投诚士兵组成的“西省人民自卫队”打回了老家大克拉杜沙市,使穆斯林第五军腹背受敌。更重要的是,西波斯尼亚地区距其中央政府所在地萨拉热窝市140公里,中间为塞控区,“远水解不了近渴”。第五军在占领格拉别日高地兵分两路以后,实际上是进入了塞族控制区。兵力有限,加上后援跟不上,因而难以充分利用突破塞军防线后的有利时机。军事分析家认为,塞军当初从格拉别日高地败退及至后来连遭败绩,实际上是为穆军设下的圈套,以便“引蛇出洞”。待第五军离开安全区比哈奇市,战线拖长,兵力分散后,再发动反攻,以便全歼。(邵云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