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十一个日日夜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11-30

    【香港《快报》11月25日文章】题:抢救章孝慈的十一个日夜
    ——访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院长陈绍武教授(记者黄爱容发自北京)
    1994年11月24日下午4时许,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室的电话“铃、铃”作响,终于收到台湾来的消息确实章孝慈已安全抵达台湾,并且病情平稳。电话旁一张张面孔顿时放松下来,开始说说笑笑;有人对院长笑说,“今天晚上睡一个好觉吧。”对方亦轻松地回应说:“马上就回家睡”。
    昨天是台湾东吴大学校长章孝慈在北京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期间,突然出现脑干出血进院抢救以来的第11日;对大陆方面来说,也算是替整件事情暂时划上句号。
    看来已呈疲态的中日友好医院院长陈绍武,昨日下午在办公室里一面等候运送章孝慈方面的情况报告,一面跟记者回顾今次事件的经过。他表示,医院医生的责任是救治病人,对每一位病人都是一样,但是他也承认,章孝慈却是一位集“两个特别”于一身的病人,除了病情特别严重,也具有特殊情况及背景。
    基于章孝慈是蒋介石家族的第三代,又是在北京作交流活动时病发的,陈绍武表示,在目前“两岸关系处在一个相当微妙时期,这样一个人在这里病了……他的好、他的坏都可以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台湾方面也会问“是否病了?”、“什么病?”因此院方尽力搞清楚病情,并且经常召开记者会公开发布。
    比如说,当章孝慈本月14日首天被发现发病,院方想要追查病人是否有高血压方引致脑干出血,起初有些传媒报道说没有,直到后来台湾荣民总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副主任吴进安来了才证明章孝慈是有高血压病史的,并且平日既没有定时服药,亦没有定期检查。
    陈绍武有一个理念:“我们也不可能把每个病人都治好,但是要给每一个病人同情和温暖。”亦包括要照顾病人的家属。今次院方便特别提供了服务,减轻已呈紧张、疲累及焦燥的病人家属的负担,包括在接待房间放备一张床供休息用、专门设章孝慈病房的现场转播服务以免探病者增加病人细菌感染的机会、更细微至替家属登记慰问者姓名。
    另外,他对章孝严在事件中虽然十分悲痛,却能控制住并未失态印象很深刻,“这不容易的,我们对他也很敬佩,做人挺难。”从院方的录影带看,可见章孝严首次抵京后初次探望胞弟,与弟妇及侄子侄女均忍不住在病床前痛哭,章孝慈太太当时对昏迷中丈夫说:“孝严来一次不容易呀。”但章孝严在面对新闻界时从来未有明显表露情绪。
    陈绍武解释说,医院建议尽早于这段时间内把章孝慈送回台湾,除了因为病人目前感染情况不严重,适宜回到惯常生活的地方接受治疗外,也是为家属着想,因为无论北京的条件多么好,只有病人返台后家属才会安心,“看看(病人)心也安慰”。
    说到这里,陈绍武直言,台湾大陆委员会表示既然病人情况稳定可再在北京住一两个月,又质疑大陆院方总那么关心“直航”问题,这些话是错误的。
    陈绍武说:“我说他不对,我们每一个事情都是从病人考虑的,我们跟记者从未讨论过‘直航’问题,我们只是说作为一个医生,应该考虑怎么对病人有利。”“减少一次震动,减少一次降落,就减少损害,这是很自然的。”
    “应将心比心嘛,如果是你的亲属,你怎么考虑,你说?”陈绍武表示,他作为一个医院的院长,身份是民间工作人员,也“不好多说”,否则会闹得更厉害,但是他个人认为“直航”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可能还需要时间,但是两岸之间人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任何当局也要反映人民大众的意志吧”。
    陈绍武认为,今次事件反映了两岸经分裂过久后的特殊感情,在具体的交往及服务中表现出来。他致函荣总医院院长感谢协助及邀请对方来访,同时特别指出,两院今次合作共同拯救病人,“亲情融融”,“为两岸医务人员的亲善,开创了先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