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世界刮起地下建设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11-29

    【美国《新闻周刊》11月21日一期文章】题:地下“洞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下空间中心主任雷·斯特林说:“随着土地使用压力和公众对拥有一个更为清洁环境的要求日益突出,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利用地下大搞建设。”
    日本政府和各大建筑公司早在5年之前就已开始了地下规划。当时,日本的地价正在被炒成“天价”。今天,这种梦想破灭了。然而建筑公司仍在梦想到2020年时建成一座小型地下城市。
    这个目标看起来可能比较遥远,但日本和欧洲现在的确正开始把城市中不甚雅观的基础设施,如废物处理厂、垃圾焚化炉、高速铁路和能源储存中心等隐藏起来,进行着大规模的地下建设。
    地下设施的优点是不受气候影响、节能、而且安静,并能比地上设施更好地防止发生可能的灾难性事故。另外,专家们认为,这些设施能更少受到地震的破坏。
    去年,日本在海滨建造了3个大型地下贮油罐。土地空间工程中心的官员们说,在地下建造超大型的油罐比在拥挤的地面上建造几个小一些的油罐更为合算。
    日本规划中的还有17项较大的地下交通运输项目,其中包括一条造价120亿美元的横穿东京湾的高速公路。
    在日本人“深挖洞”的当儿,欧洲人也在较浅的土层中挖掘着。斯德哥尔摩早在世纪之初便有了地下人行道。今天,瑞典首都已拥有一座地下音乐厅,正在建造一座地下水库。
    法国也建造了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下建筑。80年代中期,巴黎建成了一条巨大的地下花园商业街。不久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卢浮宫前面建成了著名的玻璃“金字塔”,把这座博物馆的入口搬到了地下。
    的确,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挖掘山洞隧道和修建城市地铁系统。但今天,他们在地下挖掘的深度和长度却超过以往任何时候。英吉利海峡隧道刚开通不久。德国和丹麦正在商讨在费马恩海峡下面挖掘隧道,用铁路把汉堡和哥本哈根联系起来。西班牙和摩洛哥也讨论过在直布罗陀附近建设一条海底隧道。瑞士工程人员正在研究在阿尔卑斯山下挖掘城市间地铁的可行性,这一工程将能使瑞士大城市间的旅程缩短好几个小时。
    把这些梦想变成现实不会是近期的事情。存在着太多的实际问题,最大的莫过于经费问题。在地下搞建设要比在地面上花费的资金多得多。而且,对地下建设的成本进行估算仍是难以捉摸的学问。今年5月,英吉利海峡隧道最终完工时,它已花费了200亿美元,几乎比原来的估计多出一倍。其投资需要几十年才能收回。
    使地下的空气保持新鲜宜于呼吸是一大难题。还有许多工程上的难题:地表和水的压力能给考虑最周详的计划带来灾难。而且,谁拥有地下?一般而言,地面上不动产的所有者也拥有对其地下的权利,但这样的法律会受到寻找更多空间的人的挑战。
    此外,人们对生活在见不到自然光线的地下会给心理和生理上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缺乏足够的了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