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日本桥梁管理经验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10-31

    【韩国《中央日报》10月23日文章】题:日本桥梁为什么抗震(记者郭在源)
    这次发生的韩国圣水大桥坍塌事故,不由得使人关心起日本的桥梁建设过程和管理体制来。日本虽然地震很频繁,但桥梁却丝毫不受影响。据日本建设省说,现在日本长度超过15米的桥梁共有11.4万座,而自从1964年由于新澙县的地震引起桥梁坍塌事故以来,迄今为止从未发生过桥面断塌和桥墩坍塌等大型事故,日本的桥梁之所以不发生事故,首要的一点就是对设计、施工过程进行彻底的行政指导以及随着车辆的大型化和增加趋势调整设计标准。
    在东京长15米以上的桥梁共有570座,桥梁的竣工验收都由道厅财务局负责,投入使用后由建设局全面承担管理工作。这样,就能够从制度上通过反复地检查验收,从根本上防止承建公司弄虚作假。
    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桥梁设计、建设标准,这也对防止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去年11月修改的桥梁强度标准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以前还把桥分为一等桥和二等桥。一等桥以重20吨的车辆的静止状态为标准,但后来干脆取消了这种区分,把桥梁的车辆重量标准都提高到25吨。
    在桥梁设计中,除了桥梁的垂直压力以外还考虑到车辆的移动所带来的压力。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除了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注意质量以外,桥梁管理系统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共11.4万座的桥梁按其所在位置进行管理,国道上的桥梁归建设省管理,高速公路上的归日本道路工团管理,其余的归各都、道、府、县和市、村、町管理。
    其中建设省直接管理的桥梁,每天都派出检测车巡回检测桥梁的路面状况和安全程度,建设省国道二科职员每年一次直接到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同时,建设省土木研究所和民间土木研究专家们还不定期地对桥梁进行检测。
    日本道路工团和各地方政府也是按照这种方法对桥梁进行管理。因此,11.4万座桥梁经常处于被监视的状态。对这次圣水大桥的断塌事故,日本桥梁技术专家们提出了如下意见:
    在桥梁技术上必须注意的是,由于道路和桥梁在使用10—15年之间会出现急剧的老化现象,这时,不管有关当局的预算和劳动力有什么问题,都必须进行检查和维修;大型桥梁虽然是“土木技术之花”,但只强调过去的宏观结构力学的土木工程技术作用还不够,而必须能够从微观上解释破坏现象的材料工程学。
    现在,最引人注目的材料工程技术中有“声波发射”技术。材料本来就有微小的缺陷,当它受到冲击时就会遭到破坏,最终使材料整体都被破坏,这时就会发出细微的声音。用计算机可以分析和判断材料被破坏的位置、大小和速度,进而可以预测被破坏的时间和部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