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罗斯福与联合国(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10-31

刺探友邦情报
    我所看到的那645页的外交函电是陆军的一个秘密情报机构截获的。该机构后来掌握了战时它的盟友(英国和苏联除外)、中立国家和交战国使馆的电缆通信的如下秘密:
    ●华盛顿事先就知道了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大约50个国家中的几乎所有国家的立场。
    ●对于关键性的问题——谁将被接纳进联合国、非殖民化、安理会否决权、小国家的地位,甚至还有苏联的观点——美国早就掌握了重要情报。
    ●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都试图把本国的利益置于国际社会的利益之上。
    ●美国似乎利用了它所掌握的情报,来确定联合国的议程、控制辩论、压别国同意其立场、并使联合国宪章基本反映了它自己的意志。
    尽管如此,罗斯福知道,要使像联合国这样一个复杂的机构在国会得到通过,他会遇到不少难关。为使联合国合乎国会口味,罗斯福从1944年8月21日召集同盟国主要国家在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召开的会议上就开始鼓吹设立一个由大国牢牢控制的安理会。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都同意了联合国的纲领草案。
    纲领草案规定要有一个权力有限的联合国大会,设立一个受大国控制的秘书处、一个由五大国(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4国,外加法国)组成的军事委员会,当然还有一个拥有全权的安理会。安理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其中五大国是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关于否决权的规定反映了罗斯福的这样一种看法:联合国实际上将由安理会发号施令;由于那5个大国是仅有的拥有维持世界治安的权威的国家,它们需要有这种特权。使所有国家都有否决权只能招致僵峙和无法成事的结果。在4个月之后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由于罗斯福的坚持,丘吉尔和斯大林最后确定了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悬而未决的联合国表决程序。
    制定了这些框架之后,罗斯福在1945年春季认为,他对联合国的这种独特的构想极有可能被其他国家接受。它不但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且也基本满足了其他所有国家的需要。尽管如此,他预料小国将会担心发起国的权力会无限扩张,因而可能对联合国宪章草案提出异议。他知道要想达到目的,就必须施加压力。
    (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