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外国观察家认为:中国经济朝“软着陆”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09-29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9月23日一期文章】中国从1978年开始经济改革以来,经济似乎确立了一种模式。经济开始增长,加快增长,然后产生通货膨胀,每隔5年就会刹车。因此在1993年夏天,中国要求停止最近这次迅猛增长。经济又刹车了。
    外界观察家的普遍看法是,中国经济仍朝年初以来人们一直预料的“软着陆”发展。那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将从去年的14%减慢到9%左右,通货膨胀则从去年的13%降到10%左右。如果人们的一致看法有变化,那就是软着陆是在明年而不在今年。
    政府的几个紧缩措施即使是断断续续地得到实施也似乎已达到了目的。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53%,这是由于私营部门的建筑和房地产投机活动和国有企业投资(它们通过增加生产而证明自己有理由生存下去)这两种因素相结合的结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在一年前开展了一场运动,把国家银行发放不适当的贷款收回来。今年,政府又提高了官方利率。
    但是由于有许多新的和非官方的筹资渠道,因此官方利率只对资本供应产生有限影响。此外,北京对各省的控制已削弱,因此虽然中央政府在1994年头四个月没有批准一个新的投资项目,但是各省政府却批准了94000个新投资项目。在采取限制措施后,中央当局已取得良好成绩,在今年上半年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下降到37%。
    其它一些迹象也表明紧缩措施已发生作用。中国的生产价格指数只包括一小部分原材料如钢和水泥,因此只能提供关于建筑活动的线索。这个指数去年不断上升,最高峰达到年增率50%。生产价格现在实际上正不断下降,当局甚至开始担心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尤其是钢材。
    在这个周期内,消费者不再是通货膨胀的推动者。零售的增长已逐渐减慢。这也有助于减慢进口的增长和促进出口,因而使贸易情况有所改进,而去年的贸易出现了逆差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