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冰点下圆超导大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05-30

    【台湾《远见》月刊5月号文章】题:冰点下圆成超导大梦——华裔科学家朱经武
    如果人的一生可以总结在一件事上,朱经武的科学生涯荣耀就在1987年的那一刻写进历史。那年,朱经武、吴茂昆以及小组成员把长久以来始终低迷不振的超导温度,一举提高到绝对温度98度(零下175摄氏度),超过液态氮的沸点(77k,k指绝对温度,绝对温度零度等于零下273摄氏度)。这次突破不仅意味超导应用将更上层楼(氮的价钱比牛奶还便宜),也再生出一个全球科学研究新纪元。寻找「圣杯」
    高温超导就好像中世纪圆桌武士追寻的圣杯。在诡谲、争分争秒的竞争中,个头瘦小的朱经武,抢先路上的西方科学武士一步,攫获圣杯。
    朱经武的研究成果,重新燃点一股崭新的物理热。
    有人说朱经武像个炼金家,把高温超导材料钇钡铜氧等元素化合物点石成金;有人说他所做的实验像魔术,化不可能为可能。
    平常一条牛仔裤、一双球鞋的朱经武却自剖,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平凡不过的“做实验的人”。
    镁光灯追逐的幕后,朱经武也曾在黑暗灰涩的研究低潮载浮载沉。
    80年代,超导研究走到谷底,朱经武必须靠做其他研究,拿其中10%的经费,来支撑他兴趣所至的超导研究。很多同行纷纷放弃超导,转做他行,只有朱经武仍坚持下去。他对高温超导的信仰感染了他的小组成员,大家一星期工作7天,马不停蹄地做样品、测试,终于有了突破。
    数学大师陈省身曾说,科学家长久面对的困境是想做的东西可能一直做不出来,而在低迷时期要有突破,有无能力是其中关键,陈省身在他女婿朱经武的身上看到了这种能力。
    1986年苏黎世IBM实验室发表一篇有关镧钡铜氧超导系统的论文,在实验室成功地将超导温度提高至35度K,虽然因而得到诺贝尔物理奖,并没有引起物理界太大注意。
    但朱经武的眼睛,却在其中看到一种新的可能。他立刻要小组的人放下手边一切工作,重复瑞士的实验,并且加上他们专精的高压。果然,实验室出现让他们欣喜若狂的结果,温度每刻在上升。“朱经武震荡”
    诚如科学家所说,发现新东西或许是靠机运,但是如何利用机运则在人为。在竞争激烈的科学竞赛中,朱经武比别人更懂得抓住机会。物理研究员薛禹益体会,如果没有朱经武,可能还是会有超导突破;但没有他,就绝不会有接下来的超导热,更不会有名列世界六大超导实验室的德州超导中心。
    超导突破将朱经武挤进大物理学家名单,但也令他单纯的学术生活顿时变得诸般复杂。各超导实验室的竞争,也彷同一幕紧张刺激的间谍战。
    当休斯敦突破液态氮沸点的消息不胫而走时,好事者或直接或迂回,千方打探朱经武的超导“秘方”。美国军方所属单位甚至以赞助中心经费为由,硬要朱经武透露他的研究结果。
    朱经武用四种化学元素震荡出科学界的超导风潮,在他定居的休斯敦也涌起了阵“pauIChu”(朱经武英文名字)热。坚持梦想
    休斯敦大学土黄色建筑群中.朱经武超导中心红白相间的大楼显得显眼异常,这栋专为朱经武而建的建筑物,同时也是全校电力最充足、安检设备最周全的一栋大楼。
    不只在休斯敦,朱经武在当今科学界也是曝光率最高的物理学家之一。朱经武的研究中心比学校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国际影响力。
    朱经武同时也为中国人在美国建立了一个研究基地。为加强中心学术地位,他从大陆、台湾延揽资深研究员。
    “有老朱在,我们只要专心做研究就可以,不必担心别的”一名大陆物理学家深有所感地说。
    在朱经武以人为中心的治事风格之下,德州超导中心散发一种独特的学术气氛。一位研究员形容朱经武的超导中心兼具中西文化合璧的优点,糅杂着中国人的勤奋精神与美国人的办事效率。
    至今朱经武仍有梦,室温超导便是这个梦想的具体实现。他并自我期许在科学上做一件有影响的事,那就是将高温超导带上更高的境界。
    他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超导被人类广泛应用,解开为什么有超导之谜,了解超导温度到底有没有限制?
    科学家都说在科学上常因一件事肯定科学家的一生,突破液态氮沸点,为超导应用到日常生活撒下一道曙光,这项科学突破让朱经武的研究收进物理教科书,成为学物理必备的基本常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