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俄《真理报》驻华记者认为:《邓小平文选》出版令世界瞩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03-30

    【保加利亚《言论报》2月3日文章】题:总设计师的嘱托(作者俄《真理报》驻北京记者安·克鲁申斯基)
    出版2000万册书,即便是在中国,这也是创纪录的惊人数字。三卷本的《邓小平文选》正好出版了这么多册。邓小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外国都享有现代中国总设计师的崇高声望,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市场改革的奠基人。这就不难理解出版他的书之所以成了中国的重大事件,不难理解出版他的书不仅引起了中国人的兴趣,而且也引起了外国人的兴趣。
    他的第一条嘱托是:祖国高于一切!
    中国给自己规定的远大目标是:用20年时间,也就是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并达到物质的丰富。
    文选的语言是自由的口语化语言。文内没有抽象的理论概念,行文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体裁的特点,而是作者的立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中国的民族利益: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保障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第二条嘱托是:救国唯有社会主义。
    1984年邓小平对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说过,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结束贫困和落后,要竭尽全力发展生产力,以便实际证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
    他赞成社会主义,因为这种社会主义对中国有利。
    社会主义也不是没有错误的。对中国共产党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直到“文化革命”期间的错误,邓小平丝毫没有沉默,几乎每次谈话中都要提及。不过,他认为,“过去的错误同样是我们的财富”。“文化革命”期间遭到的痛苦与今天的经济改革方针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按照邓小平的意见,社会主义建设中最危险的错误是忽视本国特点。他在同戈尔巴乔夫会见时说过,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当前的变化不断认识和发展马列主义。但是,戈尔巴乔夫没有理解这一点。
    他的好多谈话都让人相信,社会主义与市场之间并不存在原则性的矛盾,市场改革是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目的在于克服生产力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最终使市场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
    这部文选中最主要的是,它正在向现代历史上的被“总设计师”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令人信服的乐观主义现象投下光明。在这种现象中所隐现的,不仅是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勇敢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而且饱含着这个伟大国家的5000年文化的悠久传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