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日本影业日趋凋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03-30

    【香港《华侨日报》3月2日报道】日本的电影事业,进入80年代后,业绩一落千丈,四大电影公司“东宝”、“日活”、“松竹”、“东映”无不出现大幅度赤字,其中尤以“日活”亏蚀最大,结果只好宣布倒闭。
    根据《日本电影旬报》的统计,80年代的电影院数目比70年代要减少30%,而入场观众人数空前减少。进入90年代,日本的电影事业并未出现任何曙光,不少电影工作人员,改辕易辙,投向电视行业,电影事业呈现一片凋零现象。
    为了刺激日本电影业,不少日本财团转向国外发展,收购外国电影公司已成时尚,其中最轰动的一桩交易,便是1989年日本新力株式会社宣布收购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哥伦比亚”是美国八大电影公司之一,一向被视为美国电影的象征,“新力”的收购行动,无疑是向美国电影事业提出挑战。当年,“新力”是通过转换公司债券方式,筹措资金,收购“哥伦比亚”的,收购行动为“新力”增添了不少收益。
    然而,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景气和日圆高涨,“哥伦比亚”的业务渐趋恶化,年终计算,亏蚀不少。为了挽救危机,“新力”不断为“哥伦比亚”投入资金,但情况仍未有任何改变。电影制作事业,是一门耗资巨大的生意,尤其在美国,一部电影的制作费用往往超过7000多万美元。电影拍成,侥幸成为卖座电影,像“侏罗纪公园”,就会获得丰厚的盈利,如失败,就会出现巨额亏损。“新力”收购“哥伦比亚”后,制作方针是以动作片为主,但最近制作的影片在世界各地的卖座情况并不理想,结果出现了庞大的赤字。“新力音乐事业”株式会社的桥本副社长承认对电影事业的发展缺乏信心,他说:“电影这门事业,变化太大了,我们抓不住时代的脉搏,更无法了解观众的口味。”日本电影界权威人士分析“新力”在美国投资电影失败的原因时,作出了下列的看法:
    1、日本人的电影意识过于传统,太执着于剧本的结构,缺乏灵活性。
    2、大和精神跟美国民主精神格格不入,令美日电影工作者的合作,出现了矛盾和冲突。
    3、美国人的仇日情绪高涨,导致抵制日资制作的美国电影。
    基于上述原因,“新力”投资美国电影事业,就必然落得惨淡收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