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前南斯拉夫:人为的悲剧(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03-01

权宜之计
    1991年6月,对于南斯拉夫来说已经到了是和平,还是武装抗争的转折点。
    那时,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内,围绕着联邦制度问题发生了尖锐的对立。
    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状态下,欧安会组织在柏林举行了会议。南斯拉夫问题也成为欧安会的重要议题,在会议公报中特地载入了“南斯拉夫是统一国家”的观点。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贝克在会议结束后专程飞赴贝尔格莱德,甚至发表了谴责斯洛文尼亚要求独立的声明。
    就南斯拉夫问题而言,欧安会确认要以赫尔辛基宣言为基础来判断这个问题,并且不允许其他国家干涉南斯拉夫内政。
    不过,其后南斯拉夫形势急转直下,遂促使人们对赫尔辛基宣言失去了信任。
    在贝克国务卿访问贝尔格莱德6天以后,斯洛文尼亚便向南斯拉夫联邦宣布独立,接着南斯拉夫联邦向斯洛文尼亚派遣了大批的军队。
    联邦政府方面认为,为了维持国体这是理所当然的措施,可是却发生了武装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欧共体匆忙出面调停,并以从“不承认独立(不干涉内政)”转为“把独立宣言冻结3个月”为条件,使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
    对于斯洛文尼亚来说,这种调停意味着欧共体的干预,于是成为加强独立活动的转机。不过令人怀疑的是,当时欧共体是否进行干预。
    实际上,在3个月的停火期间没有作出任何具体决定,斯洛文尼亚反倒逐步采取独立的步骤,在克罗地亚的战火随之扩大。
    看来,在争端爆发之前只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是在当时以不干涉内政为由采取冷静态度,一是以实行独立为前提力争协商解决。
    当时欧共体在这两种选择中并没有采取决定性的立场,因而未能成功地扑灭火种。
    (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