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前南斯拉夫:人为的悲剧(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02-27

    作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迈出崩溃第一步的斯洛文尼亚独立(1991年6月宣布独立)缘起于联邦内最发达的地区斯洛文尼亚同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落后地区的对峙与冲突。
    这种地区性的利己主义能够立即转变成“强调民族利益”的命运共同体论。
    骨肉相煎的波黑地区,并不存在像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对立所表明的那种地区性利己主义。
    过着和平生活的人们所以突如其来地被民族意识所唤醒,是因为与之毗邻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进行了“民族性煽动”。
    南斯拉夫居民到底属于哪个民族,全靠自我申报。在申报中称自己不属于任何民族而是“南斯拉夫人”的居民已近200万。
    在前南斯拉夫,基本上把这些民族规定为“是具有统一的地理区域、共同语言、起源、传统和文化的集团”。但该国却特别重视包括宗教在内的文化差异。
    特别是穆斯林族,500年前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代是由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人改宗而来,在1971年穆斯林这个名称作为民族得到公认之前,穆斯林族一直被认为是塞尔维亚族或克罗地亚族。
    马其顿族亦然。迄今这个民族长期受制于塞尔维亚或保加利亚,作为一个民族得到承认乃是最近的事情。
    人们所以强调这种民族的差异,是因为克罗地亚争端仍在不断升级。克罗地亚推行的“纯洁克罗地亚语运动”便是一个颇具说服力的典型事例。排除异己
    许多人把原南斯拉夫争端说成是“巴尔干式的”。因为在一战前后,一些中小国家为扩张各自的领土而爆发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就酷似当前的波黑战争。
    “昨天的朋友乃是今天的敌人”。巴尔干国家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纵横捭阖模式,与恣意破坏停火协议的南斯拉夫“没有规则的战争”毫无二致。
    (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