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三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02-27

    论酒量,方良的酒量绝对不输给蒋经国,当然,蒋经国因为公务的关系,必须经常和同僚或是部属喝酒应酬,久而久之,也练就了一身好酒量。
    民国四五十年代,台湾和美国的关系十分友好,蒋经国和美国一些官员的接触也日渐频繁,但是以前蒋经国的英文并不是很好,为了和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的军方和情报单位的官员搞好关系,蒋经国在英文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不但自己在语言方面痛下苦功,他也为蒋方良请了一位美国驻华大使馆某参事的太太,到家里来教英文,后来,又请了一位英国人教他们二夫妇英文,二人可以说在英文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蒋经国夫妇后来的英文程度都不错,就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蒋方良喜欢喝酒的传闻此起彼落,但是,她这个俄国女子竟会喜爱上中国的京戏,恐怕更是让人不可思议。
    来台之初,台北不像当年上海那样的十里洋场,有各式各样的娱乐消遣,何况在官宦家庭,先生经常不在家,蒋方良当然必须有懂得自我排遣的方法,否则难免生活单调难耐。
    早期,在军中对国剧推行最不遗余力的,首推那时的空军总司令王叔铭。在他的催生下,国军部队中的京戏团先后诞生,也出了不少名伶,像徐露、郭小庄等。
    蒋经国和王叔铭因为同系留俄同学,而且老先生对王叔铭的忠心又是十分激赏,因而二家的关系向来不差。在长安东路时代,两家就时相往还,有如通家之好,所以,蒋经国夫妇便有较多的机会,接触京剧。后来,经国先生夫妇有意学唱京戏,有人介绍了一位有“美艳亲王”之称的焦鸿英小姐给经国夫妇认识。蒋方良对这个新鲜的艺术活动,很感兴趣,相当用心地学了一阵子。
    蒋方良年轻时代对运动是很热中的,对球类活动亦不例外。她在运动方面也确实颇有天赋,玩什么就精通什么。(二)深宫怨
    在名义上,蒋方良是三军托儿所的挂名董事长,可是她从来不曾参与过这个军方幼儿机构的任何活动,她甚至连这个托儿所的大门都没进去过几次。
    最早,一些官太太不知道蒋经国的个性,以及蒋方良在实际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还寄望蒋方良能够为她们为自己老公或是亲朋讲些情面,拉些关系。可是等她向蒋经国提起,蒋经国的反应相当直率,劈头就说:“以后公家的事情,你最好别管!”蒋方良从此再也不代人说项。
    蒋经国不允许有夫人插手政务的事情发生,在他的心目中,还是很执着传统的观念,就是坚持男主外、女主内,太太对先生在外面的情况知道得愈少愈好。
    由于经国先生并不支持太太经常外出,或者到别的官家去串门子,而蒋方良基本上是一个以丈夫为重的传统妇女,而且又是一个外国人(尽管她一向自认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缺乏外来的奥援,久而久之,她难免走上自我禁锢的道路。
    早年住在长安东路的时候,蒋方良有时还会到西门町去买布、逛街、甚至看场电影。后来搬到七海,一方面是距离市区比较远,一方面先生也平步青云,一路做到了总统,她更不可能像一般平民百姓一样,在街上闲逛。有段时间,她固定时间去台北统一饭店的美容部洗头发,后来甚至头发都是请人在官邸简单洗洗,不再出门洗头。慢慢地,她可说真正和外面的世界隔离,在身心上难免造成了一些后遗症。
    长期的足不出户、自我封闭,蒋方良的精神终于出现了警讯。
    最早,她是不和任何人说话,和蒋经国一天讲的话,大概不会超过十句,总是一个人沉默地静坐一旁。当时,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等到有一阵子。大家才开始发现情况有异。(三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