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印度归来话西天(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12-31

艰难跋涉
    有一家日本公司,在印度开了一个厂,长年亏本,想要关闭。对不起,不行。印度的法律不允许关厂。
    一些政党领导工人示威,抗议打破饭碗。日本人说他们简直成人质了。政府早就想通过一个法律允许关闭工厂,因为没有这一条,外国投资者怎么敢来?可是,至少在目前,这样的法案在议会是无法通过的。
    议员要当选,要连任,靠的是选票。
    迎合选民心理,讨好眼前利益,是他们建立“选票库”的主要手段。在这种机制下,高瞻远瞩、为长远利益着想的政治家往往敌不过用小恩小惠讨好选民的政客。
    现在印度的改革,正如拉奥总理所说,比较容易的部分,已经采取了行动,但比较难的部分还在面前。
    例如,如何改善国营企业?这牵涉到一些病态企业能否破产的问题,十分敏感,已经讨论许多年了,就是不好办。
    再比如,要不要尊重市场规律,取消对粮食、化肥和电力的补贴?这牵涉到占人口80%的农民。
    今年9月全国农民协会在首都举行静坐示威,抗议取消补贴,许多议员发表讲话以示支持。
    在引进外资方面,也有两派意见。
    一派支持,另一派反对,认为这会挤垮民族工业。
    一些资本家提出再推迟5—7年。印度人民党迎合这种看法,提出“国内放开,国外有选择地开放”的方针。他们对可口可乐重返印度十分反感。
    此外,公司法、外汇管理法、搞活资本市场、完善金融管理、改革税制等等,都是改革中避不开的问题。
    而这些都同各种经济集团和政治力量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每走一步,都会有争论,有风浪,有险情。
    尽管如此,拉奥总理最近明确表示改革是不可逆转的,但根据印度国情,步子不能迈得太快。
    他认为现在还处在吸收和消化1991年出台的改革措施的过程之中,“这种吸收的过程当然要加快,但不应该是跳跃式的”。
    改革的速度取决于社会对它的吸收能力,他强调说,“我们的制度必须是能吸收它们而又不至于垮台”。
    在我即将离开印度时,经济界朋友告诉我,政府马上又要推出一些新的政策措施,大力吸引外资,其优惠条件要同中国和墨西哥相仿。尽管有困难,改革的进程是不可能停顿的。
    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我们要么坚持改革,到下世纪成为经济大国,要么不改革,最后沦为另一个缅甸。”印度财长曼·辛格有一次满怀自信地说:“请相信我们印度人的智慧。”
    (九)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