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日本式企业管理不灵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12-30

    【台湾《天下》杂志12月号文章】题:日本式管理,萨哟娜啦
    钟摆低荡到另一端,睥睨全球数十年的日本经济,终因无法负荷日元的长期升值而出现窘状:出口衰退、内需饱和,企业平均获利率降至新低点。长年在高增长面纱掩护下备受赞扬的日本式管理,如今弱点却暴露在世人面前接受严苛的检验。
    最近的《经济学家》周刊、《亚洲华尔街日报》不约而同指出,集体决策、终身雇用制、以资历为加薪和升迁标准的制度、中心——卫星工厂等日本企业独树一帜的运作模式,在以往都被捧为是造就战后“日本旋风”的功臣,目前在不景气下却频频遭受质疑。首当其冲的是传统的集体决策模式。日本企业注重内部充分沟通的共识管理,现在受到延误商机的批评。三洋家电在饱受日元升值的打击之后重组为八个事业部,重要决策不再层层上报,各部门主管必须对营运绩效全权负责。取得共识失去效率上 下游厂商联盟的关系也发生巨变。早期相互支援的默契,随着日元购买力大增而逐渐瓦解。价格的改变、降低成本的压力,都使大企业必须放弃“卫星工厂”,转向国外寻找新的供应商。以日本电气为例,150家转承包的卫星工厂中,近来半数已得不到来自日本电气的订单。尚能自保的厂商生产的多半是东南亚尚无法制造的产品。其余的供应商不是避难到国外设厂,就是紧缩规模,惨淡经营。终身雇用成为奢侈品过去对日本企业而言,终身雇用制意味着低员工流动率,因此,经验可以传承,在职训练的利益得以回收。然而,景气时的必需品,可能成为不景气时的奢侈品,在利润已日益微薄的情况下,人事费用更成为一笔沉重的负担。日本企业目前大多以停止征募或鼓励提早退休来应付难关。日本劳工部对一千家企业所作的调查:近3/5的公司开始减薪以减少人事费用。虽然实际裁员的公司只占1.5%,但种种迹象显示:终身雇用制已逐渐式微。
    尽管如此,断言日本式管理不合时宜仍嫌过早。日本式管理碰壁带给企业的警讯是,在快速变动的时代中,不再有永远的万灵丹,必须不断灵活应变,才能重获生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