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日报文章:中国进行重视生产的第二次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11-28

    【日本《产经新闻》11月25日文章】题:中国进行重视生产的第二次革命(作者中国问题研究家桑原寿二)
    中国最高实权人物邓小平认为这次召开的三中全会是第二次革命。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领导路线变为改革开放,那是第一次革命,十五年过去了,可以说时代已经进入到第二次革命。其内容是,要以十五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向前迈进一步,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在“革命”二字中,可以看出非比寻常的邓小平的意志。
    在邓小平之后,在结构上继承邓小平路线,此为这次三中全会的宗旨一一日本各家报纸都这样分析。我也是这种看法。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至少可以说,在邓小平的有生之年,其思想,其路线,将会继续下去。
    邓小平曾经说过,看过经济特区的发展之后,“信心增强了”。这是前提。然后,他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就是变革束缚生产力的社会制度,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其特征是,他认为革命与改革是同义词。这就是他认为是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的缘由。
    如果不实行改革开放,不改善人民的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要坚持一百年也不动摇。这就是说,渡过天安门动乱的难关也是为了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的生活。从这点大概可以看出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不可动摇的信念。
    据说,也有人说改革开放是实行资本主义化,但是,对判断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定了这样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采访三中全会的各家报纸记者都认为问题的焦点在于实行公有制还是私有制。但是,如果能与邓小平讲的“三个有利”相符,那么大概所有制形式不是问题。再一个问题是,有人说拉大了贫富差距,但是,如果以此为借口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是不允许的。
    总而言之,邓小平认为稳定和协调是相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否则将会错过起飞的机会。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人的方向不同,可是,他们希望跃进的志向是相同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