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美国科研人员发表研究报告:艾滋病病毒机理有新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10-31

    【路透社华盛顿10月7日电】科学家们今天说,关于老鼠身上一种类艾滋病的研究报告,支持了试图解释人类艾滋病病毒机理的一个新理论。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道了支持这一理论的研究结果。新理论认为,艾滋病患者在与艾滋病病毒搏斗的过程中,他的命运取决于免疫系统两种免疫力中的哪一种最终占据上风。该理论说,一种称为“杀手”的免疫细胞有助于击退入侵的艾滋病病毒,而另一种免疫细胞是受抗体主使的,它促使患者衰亡。
    该理论与许多流行的科学理论背道而驰。如果该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它将对艾滋病的研究方向以及药物和疫苗的研制具有重大的意义。
    全国癌症研究所人体研究表明,随着病情的发展,受“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感染的人,其免疫系统由受“杀手”细胞免疫力控制转向受一种抗体免疫力控制。
    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染有类艾滋病的老鼠身上,免疫反应从一种类型转向另一种类型似乎可以解释该疾病最终导致老鼠死亡的原因。
    以病理学和医学教授修身金川为首的科研小组发现,老鼠在染上类艾滋病20周后,在28只抗体免疫力被摧毁的老鼠中,只有3只出现了淋巴节肿大症状——这是艾滋病和老鼠染上的类艾滋病都有的症状。
    在同一时期,使另外28只老鼠染上同一疾病,但对其抗体免疫力则完好无损地保留在体内。在20周后,有19只老鼠出现了淋巴结肿大症状,另外9只死亡。到25周时,这一组老鼠全部死亡。研究人员说,这一现象说明,要是没有抗体免疫力,老鼠能产生抗病力。
    新理论的批评者决不准备因为最近这份研究报告而屈从。《科学》杂志在一篇相关的文章中引用全国变态反应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西的话说,该方法“对待人体免疫缺损病毒症真是过于简单化了,有许多事情必须小心谨慎”。弗洛伦斯大学免疫学家塞尔吉奥·罗马纳尼对此也持谨慎态度,他是在1990年首次证明人类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免疫力的学者。
    但是,该理论亦不乏有影响的支持者,他们中有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开拓者乔纳斯·索尔克和全国癌症研究所免疫学家、知名的艾滋病研究者吉恩·希勒。据《科学》杂志报道,希勒认为金川的论文使得这个新理论更加令人感兴趣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