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中国女将打破「黑人体育优越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10-31

    【法国《青年非洲》周刊10月27日一期文章】题:黑人比白人跑得快吗?
    在斯图加特世界田径锦标赛上,黑人或非洲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数目惊人。登上前三名领奖台的几乎都是黑人。自1965年以来颁发的25块百米决赛金牌中有17块被美国黑人摘取,5块为欧洲人所得,世界其他地区仅得3块!世界田径最精彩的项目几乎被黑人垄断。
    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假设解释这种现象。第一道被打破的障碍是年龄。英国运动员林福德·克里斯蒂(33岁)以9秒87的成绩夺得男子百米冠军,打破了30岁是大运动量项目的年龄极限的神话。况且他是在大部分短跑运动员结束运动生涯的年龄(25岁)开始学短跑的。从1936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杰西·欧文斯大显身手到卡尔·刘易斯的惊人成绩,黑人囊括了短跑的全部奖牌。各种离奇古怪的理论传遍世界各个角落。人们常用的社会学论据是,黑人选手出身贫寒,因此有一种为“摆脱困境”而夺取金牌的疯狂劲头。但是社会地位与白人相同的黑人继续创造出比白人更好的短跑成绩。此外,在长跑项目中,非洲人完全从领奖台上消失。难道夺取金牌的疯狂劲头在马拉松比赛中失灵了吗?
    某些“专家”提出一种解剖学论据:黑人的脚比较大,奔跑促进了脚的发育,使他们获得更大的推力。另一种论据是生理学方面的,人体肌肉有两种纤维:“慢”肌原纤维和“快”肌原纤维。前者耐力强,持续时间长,后者爆发力强,持续时间短。从遗传学角度说,黑人拥有的“快”肌原纤维似乎比“慢”肌原纤维多。
    如果没有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的出现,这些所谓的科学理论似乎完美无缺。曲云霞、张林丽、张丽荣在距终点700米处,按照教练发出的信号加速,一举打破了3000米纪录。评论家口中吐出了兴奋剂这个不光彩的字眼。在法律上推定当事人无辜的法则被置于何地?中国人口众多,每年增加1500万人,这难道不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吗?今天,尽管有人被查出服用兴奋剂.但都不是中国女选手。
    田径成绩是否随着黑人发育状况的改善而提高?幸亏这些先验的推理毫无科学根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