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军火“恐龙”救亡图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10-30

    【香港《亚洲周刊》(提前出版)10月31日文章】题:军火“恐龙”救亡图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军事工业面临变成“恐龙”的危险。由于预算大减,庞大的军事生产体系可能要废弃。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军事专家克里斯托夫·卡尔对亚洲周刊说,美国军火存货过多,国内销售无路,需要尽量往外推销。
    在克林顿政府的鼓励下,美国军火商计划向瑞士出售总价17亿美元的34架F/A—18型战斗机;向马来西亚出售价值10多亿美元的18架同类型战斗机;向以色列出售价值20亿美元的同类型或F—16战斗机;向科威特出售20架F/A—18战斗机和24架直升机;向新加坡出售价值7000万美元的战斗机的发动机;向法国出售价值5亿多美元的4架舰载侦察机,还打算向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土耳其出售同型飞机,向澳洲出售价值5亿美元的反潜艇系统。但是,这些生意与美国军火工业过去的武器超级生产力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及限武中心教授迈克尔·梅说,苏联扩张主义瓦解,美国确实不需要再在军事上花费太多了。该中心研究员迈克尔
    ·梅塞尔向亚洲周刊表示,军事工业在冷战结束后萎缩,对经济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而非全面性的,譬如依赖航天工业很深的加利福尼亚州,受到的打击就比美国其他各州来得严重。军事工业面临的另一主要挑战,是厂家已习惯于一个老板,即国防部,而在目前军工转向民用工业之际,厂家不适应市场行销等作业方式,必须重新设计一套行销策略。
    位于加州的休斯飞机公司,是美国军火工业困境的一个缩影。该公司发言人比尔赫尔曼向亚洲周刊说,相当依赖国防经费的该公司所受打击是无庸置疑的,从鼎盛时期的全球83000名员工,到今天的58000名。该公司正如其他受打击的国防工业一样,正在寻求其他出路,包括发展卫星通讯系统、全球流动电话网络等民用科技,希望开拓非军事用途的市场。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格伦·弗拉德表示,国防预算大幅度削减,影响到军事工业。政府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展开与军事工业合作的计划,鼓励军工发展“军商”两用科技。
    华盛顿当局以军事研究的成果来帮助民营企业,最引人注目的措施,是9月底政府和通用、福特、克莱斯勒3大汽车公司的主管一起宣布,政府将把一些军事科研成果交给汽车公司,在今后10年内帮助美国汽车工业重振雄风,与日本较量。通过这种办法,可以保存冷战后时期显得过剩的军事科研力量。这实际上是一种“化剑为车”的努力。打算交给汽车公司的技术,包括原用于先进武器系统的超强度轻型材料和为战略防御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设计的储存电能的电容器等等。
    不管是促使军工企业“军转民”,还是把政府掌握的军事技术交给民用企业,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复苏、降低失业率、争取民心。这种办法,尽管也可以保存部分军事科研和生产能力,但整个来说,军事工业的力量今不如昔。这就使它在拟定战略时,态度上必须较为谨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