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殡葬业的一次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10-30

    【德国《明镜》周刊9月13日一期文章】现年50岁的京特阿克曼是个做殡葬生意的商人。他的新发明是:用混凝土浇铸成的阿克曼墓穴系统。这种系统省地,不污染环境和能赚钱。他已在欧洲申请了他这项发明的专利。
    专家认为,这种石棺可能使殡葬业发生彻底的变革。全联邦共和国的140个市乡镇,例如科隆、萨尔布吕肯等已表示对此感兴趣。此外,比利时还有两个地方(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南蒂罗尔的博岑)也都对此感兴趣。
    许多地方在叫墓地已容纳不下新的死者了,这种抱怨声越来越多。一些地方的规定是:一个坟墓在死者安葬了15年到20年后就可以重新安葬他人。但是,有的坟墓15年、20年过去了,还不能供他人利用,因为尸体腐烂的速度放慢了。
    原因有二:一是人们使用诸如橡木等优质木材做棺木,防腐性能好;二是地情问题。如果环境潮湿,尸体就成为所谓的蜡尸。如果尸体放在通风的砾石上,尸体就成了风干的木乃伊。
    阿克曼想以他的混凝土墓来改变这种情况。他设计的墓地由两部分组成:死者在下层的棺材里长眠,上层是花坛。从生态角度上来说,它可以净化污浊的空气。藏在花坛里的排水系统保证把渗漏的水排走使地下水不受污染。气孔有助于尸体加速腐烂。官方的鉴定报告证实了这种作用。
    这种混凝土墓穴对公墓的收入平衡特别重要。这种墓穴可以成排成排地大量建造并存放在那里作储备,因为墓墙不会倒塌。此外,建筑材料经久耐用。这样一次浇铸成的墓穴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与此同时,这样做还可使人“保持对死者的崇敬心”。因为在葬期满后取出的残骸不会像过去那样随便随卸土转移,而是放在阿克曼的遗
    骨室里让它继续分解。阿克曼眉飞色舞地说,他的发明对死者家属的社交活动特别有利。当远在市郊的新墓地成为多余的时候,老爷爷和老奶奶可以像过去那样手持一束鲜花,慢步穿过马路去城中的花园公墓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