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阅读
  • 0回复

美对外政策为何摇摆不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10-29

    【德国《南德意志报》10月25日文章】题:华盛顿的摇摆步子(作者约瑟夫·约弗)
    克林顿就职以来的美国对外政策大概不会载入美国教科书,或者充其量只在“不要这么做!”的栏目下作为教训载入教科书。无论是波黑、索马里还是最近的海地,其模式都是摇摇摆摆,忽前忽后,时左时右。它使人想起当年被《时代》杂志奉为“迂迥摇摆”大师的上一个民主党总统、不走运的卡特。
    采用这种模式的原因至少有三个。第一个原因在于意识形态。它说明,为什么尼克松和布什是比卡特和克林顿成功的外交家。尼克松和布什戴着战略眼镜、用现实的眼光观察世界,权衡利弊,以可行的手段采取行动。但是,克林顿(以及卡特)的政策是一种一般化的政策。在这种政策中,不是根据利益,而是根据像民主或人道这样的理想观念定下主要任务。如果用冷静的目光观察现实,美国在波黑、索马里或海地几乎没有什么利益值得为其牺牲。代价一上升,勇气就下降,这是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心理和外交出现摇摆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在于人员。克里斯托弗(国务卿)、莱克(国家安全顾问)或奥尔布赖特(驻联合国大使)全都是卡特时代的遗老。克里斯托弗是个传统的法律顾问,是个和稀泥的人,他所着眼的不是目标,而是交易;阻力增大,就必须后退,或者想出一个妥协办法。当年若是这个班子主事,它很难给德国统一确定路线,很难制服萨达姆或为马德里和平进程穿针引线。
    也许最能说明华盛顿为何摇摆不定的第三个原因是克林顿自己。克林顿的心思在内政,他的使命是修复美国,而不是修复世界。而这个世界在独裁者倒台、帝国纷纷崩溃以及民主派阔步前进之后,似乎有希望完全自愈。
    在外交和内政之间根本没有非此即彼的选择,对于最后一个超级大国来说更是如此。美国太大、太透明、牵连太多,不能像以往那样找托词。
    克林顿现在盯着同叶利钦举行的首脑会晤,这可能表明幻想即将终结,要知道,对俄国的“重新帝国主义化”已很难再置之不理。但美国的“重新国际主义化”所需要的则不只是访问外交。克林顿大概得像注意医疗保险那样重视对外政策。为此也需要一个新的班子。它不是撰写高高在上的通报或四平八稳的诉讼辩护书,而是根据坚实可靠的预先计划同朋友与敌人谈判。在波涛翻滚的海面有时要逆风迂回前进,有时更要驶向一个安全的港口,但是,没有指南针是不行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