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中国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文明进入市场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10-01

    俄报说中国经济是多成分的,大型企业和关键部门仍掌握在国家手中;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的;党始终是整个社会的领导力量
    【俄罗斯《生意人》日报8月28日文章】题: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作者俄历史学副博士巴拉赫塔发自北京)
    我们整日忙忙碌碌,首先是忙于寻求如何在我们目前十分困难的时期活下去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总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中欧和东欧新的民主国家的改革进程很感兴趣,极少注意其他国家的情况。比如说,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主义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市场改革会顺利发展呢?
    我在《亚洲周刊》上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结论。这家香港刊物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过去和现在都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现在,当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崩溃以后,显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为共产主义唯一的救星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成功地发展着多种成分的经济,充满信心地引入市场关系。这一点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政府创造的良好环境有助于私营企业者取得成功。这里既有明确的法律,又有护法机关的切实保障,更主要的是有灵活的税收。
    北京喜欢说,中国搞的是可调节的市场经济。在80年代初,这里完全信赖市场,结果弄得焦头烂额,出现了所谓的经济过热现象。
    特别要提提中国的对外贸易,因为外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去年的外贸额约125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外贸额又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中国的出口结构不断发生质的变化是重要的积极因素。1980年制成品在中国的出口中不超过30%,目前制成品在出口中已达70%。
    对外贸易非集中化使许多企业和地区打入了国际市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了外贸垄断。社会主义的东西在中国还剩下多少呢?
    第一,我们指出,中国的经济是多种成份的,大型企业以及一些关键部门仍掌握在国家手中。
    第二,我认为这是个决定性因素,即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的。党过去和今后都是整个中国社会的领导力量。
    中国认真注视着在前苏联发生的事件,借鉴着我们的痛苦经验。看来,正因为如此中国才不更换招牌,才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平静地和未经动荡地进入文明的市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