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德报说亚洲会出现新饥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09-30

    【德国《时代》周报9月17日文章】题:放弃神圣的谷物眉题:两年来世界稻米产量下降,专家们感到不安(作者加布里勒·芬茨基)
    世界人口现在每年增加9700万,其中6000万人是吃稻米的。目前,市场上的稻米显得太多,价格也太低。因为亚洲新富起来的人们有许多改变了饮食习惯。他们觉得提供热量的稻米已不够精美。农民本来就更愿意生产蔬菜、肉类和水果。这样可以多一些收入。
    因此,稻米的种植面积一年少于一年。菲律宾国际稻米研究所的专家们警告说,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亚洲不久就可能出现新的饥荒。
    对所有亚洲人来说,稻米是神圣的。这种谷物给亚洲的风景和生活打下了烙印。所以,大米成了政治家们绝对优先考虑的问题。绿色革命创造了奇迹:虽然人类数量迅速增加,可是饥饿至少在亚洲已成为过去。因为所有亚洲国家现在都能满足本身的稻米供应。
    但是,在富裕程度不断提高的地方,稻米作为基本食物和最重要的热量供应者的意义在下降。西方的榜样以及城市化的发展,直接把人们引向麦当劳和肯德基。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以另一种方式改变着生活习惯。
    现在有更多的肉、鱼、蔬菜乃至奶制品被拿上了餐桌。大米在贫穷的孟加拉国占全部食物的75%,而在富裕的日本只占不到1/4,新富起来的小虎香港、台湾、南韩和新加坡情况也同日本差不多。结果是米价下跌。因为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城市人口的收入在增加,所以要保障大米的自给自足(多数国家的政府是不愿放弃这一点的),就必须为种稻子的农民提供财政补贴——看起来,补贴的愚蠢做法并不仅仅在欧洲泛滥。日本每年给种稻米的农民200亿马克补贴,那里的米价是国际市场价格的10倍。
    事实是,农民在紧缺的土地上种稻子要为灌溉、农药和肥料支付大量费用,而这些农民又要亚洲许多国家为他们支付太多的钱。所以人们鼓励农民改种别的可以卖较高价钱又能为纳税人减轻负担的作物。蔬菜和水果,辣椒和洋葱,香料和花,以及油料和大豆,能带来比大米多2至3倍的收入。因此,不能责怪农民在他们古老的稻田里越来越多地种别的作物。
    然而,正是这一点使专家们感到不安。因为世界稻米产量近两年来在下降。1991年收获了5.25亿吨,1992年收获5亿吨,1993年将只有4.7亿吨。国际稻米研究所所长克劳斯·兰普算了一笔帐:到2000年就需要消费约5.64亿吨大米,到2020年甚至需要7.81亿吨,因为那时将多30亿人吃饭,其中90%生活在亚洲。
    很可能发生的大米危机,不仅仅是种植面积减少造成的。绿色革命已开始要求为丰盛的70年代和80年代付出高昂的代价。对土地进行集约式耕作中使用了大量化肥和农药,把地力耗尽了;太多的灌溉使地下水水位危险地下降,使土地盐碱化;大规模的开垦又加速了土壤的冲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