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莱茵河畔未来的人才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09-29

    【法国《快报》周刊文章】题:斯特拉斯堡掀起大学热(作者让—米歇尔·
    ·德梅茨)
    年初,斯特拉斯堡的政治家和大学教授们都宣布说,该市将建一个国际航天大学。这显示出大学界具有一种特殊的活力。
    阿尔萨斯地区的首府正大兴土木,建立各种科研院所和学校。如果说大部分法国的大学仅满足于自己的地区影响,而这里却把一切都纳入了欧洲轨道。甚至连当地的美术学校也贴上了欧洲的标签。
    斯特拉斯堡大兴高等教学靠的是该市三所大学同地方集体之间的联盟。1991年,它们共同组建了“欧洲大学城”,以便使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该市的国际战略。
    斯特拉斯堡市每10个居民中就有1人学习或在大学校园中工作。尤其是,阿尔萨斯人善于用“上莱茵金三角”所具有的极大优势来吸引倡议创办国际航天大学的美国人。
    “上莱茵金三角”的设想是197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金获得者沃纳·艾伯教授提出来的。他力主把莱茵河上游地区的大学的教学、科研力量联合起来。到1989年底,他的主张终于得以实现。试想,7所大学(包括斯特拉斯堡的3所大学、瑞士米卢兹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瑞士弗里堡大学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共汇集起10万名大学生和1万名学者,这无异于一个巨大的人材库。国际航天大学的创办者终于看上了这个地方,认为它是莱茵河流域的“金色”地带。该所大学预定于1995年秋季正式接纳学生。该所学校的目标是为具有国际规模的航天计划输送干部。
    “上莱茵金三角”是第一个允许学生和教师进行跨边界交流的教育联合体。一些在三个国家(法国、瑞士、德国)均接受过教育的毕业生最终获得了联合文凭。除了多国文凭外,大学的课程也开始打欧洲牌。这所学校要求学生必须能掌握三种语言,即法语、英语和德语。它的教授们也是来自四面八方。无论如何,通往大学课程欧洲化的道路仍是狭窄的。“莱茵河共同体”难道仅仅是一个神话吗?也不要过早地匆匆下结论。因为历史已经为联合奠定了基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