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飞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07-30

    【法国《巴黎竞赛画报》周刊6月24日一期文章】题:我带着惊奇的心情离开中国(作者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
    《巴黎竞赛画报》决定开辟《2000年专栏》,要我担任主笔。作为开篇,我将从中国写起。中国,这是一个国土辽阔、具有多种风情、喧闹而具有神秘色彩的国家,21世纪未来的一大部分就将在这里编织。在这次中国之行中,我已开始感觉到,未来这个世纪完全有可能以黄色作为其完结时的色彩。
    在回法国的飞机上,我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感觉。我试图弄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因为这种感觉是在我对我一直渴望再次见到的中国进行的一周既完美又极有兴致的访问结束时在我的内心深处产生的。我对中国是关注的,是怀有好感的。我愿意沉缅于她那悠久的、高潮迭起而又极富奇异趣闻的历史中。我对中国人怀有好奇心与好感,特别是那些骑自行车的中国姑娘,她们小巧玲珑而又富于教养。
    对于东方与我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我感到惊讶。这种差异随处可见,即便在这架正在飞越黄土高原的飞机上也可看到。由于这天不凑巧,没有法航航班,我乘坐的是一架欧洲某航空公司的波音747飞机。机舱内部已经陈旧,机组人员做着各自的工作,虽然他们工作很认真,但看上去他们也很疲惫。看得出来,他们希望这次航班快点结束,就象哨兵盼望快点下岗一样。这与我去时在飞机上看到的情况反差是多么大呵!我去中国时乘坐的也是一架波音747飞机,是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机上服务非常周到,机组人员服务殷勤主动。乘坐这次航班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去东方时,我当时的感觉是在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飞行,可回来时,我的感觉是在伴着夕阳走,令人沮丧。
    要想理解今日中国,就必须看看它的过去。中国领导人在讲话中总愿意提到他们国家悠久的长达5000年的历史。但今天的中国青年了解这段历史吗?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没有这个印象。这大概是因为学校教育给历史课留的时间太少的缘故吧。
    汽车驶过北京宽阔的大街,把我送到江泽民的寓所。
    我询问了中国经济方面的最新统计数字,这些数字给我以深刻的印象。依靠一些常规统计数字很难对中国经济进行思考,因为这些数字所勾勒出的中国经济的图象显然是不确切的。例如有人对我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有法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居世界第七或第八位。但我似乎觉得这不可能,因为我看到在直通广州的长达数十公里的珠江上,商船一艘接一艘,从不间断。在上海,街市上的商业活动昼夜不停。我们看到这里的人民吃得很好,穿得也很好,并开始拥有了家庭财产。在城市的几乎所有家庭,在农村的一半家庭里都有了电视机。
    当然,现在的危险大概是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还不健全。这种情况在1988年已经发生过。中国领导人说,1988年的情况不会再出现了,因为经济变得比较灵活了,价格体制也可使经济能较好地承受各种冲击,而且国家控制货币总量的技术也有所提高。
    我们认为,大发展的时期肯定会出现,尽管这种大发展将会因临时采取的那些节制性措施而有所起伏,但中国经济那不可阻挡的上升力是这些临时措施所无法打破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