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美劳工部长:国家竞争力须有新定义(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06-29

竞争力看人才
    国家竞争力的含义因此必须重新理解,不再是国家的招牌企业赚不赚钱或GNP高不高,甚至不是外贸是否有顺差。在赖克看来,国家竞争力的问题“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国民拥有什么,而是国民有能力学做什么,以使自己能对世界经济网络有较多的贡献,并因而提升他们的潜在价值。”
    在高附加价值生产的时代,最具竞争优势的不是低廉熟练的劳工,也不是能提供人际服务的各类人才,而是赖克所谓的“符号分析师”。他们可能是千百种专业工作者,但共同的工具是象征思考,语言图象。而他们的工作就是问题设定,问题解决,策略的组合与沟通。愈能精巧地解决复杂的问题,愈能成为全球经济网络中不可少的一环。
    换言之,在高附加价值的企业内,最大的资产不是有形的商品或权利,“而是关键成员解决与定位问题的能力,结合不同资源的技巧”,并且人力资源与机器或原料不一样,不会随时间而耗损,而是随经验更成熟,在新技术与新需求间寻求联系的能力更高强。
    所以对政府而言,“要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准,必须提升他们的技术与知识”,否则他们所能贡献给高度复杂世界经济的价值将少得可怜。
    如果赖克的说法不错,那么日本电气公司在美国投资高科技研究,对美国竞争力的提升,远胜过美国公司在海外的投资;虽然后者使美国的企业获得利润。保护主义退位根据赖克的说法,包括美国政府在内,许多政策制定者完全弄错了国家竞争力的应走方向。他们把焦点放在保护措施、补贴政策,用人工手段加强某些本国企业的实力,或者是要求减少政府支出或减税,使民众有多余资金可以拿出来投资。其实这些都不管用,因为单独企业能维持获利(甚至生存),或某些国内投资人的赚赔,都与提升大部份国民的工作层次或技术无关。
    赖克的“经济国家主义”提出了非常清楚的目标与逻辑:不排除任何可以提升国民技术层次的机会与经验,努力提高基础建设的品质。他尤其强调先进的通讯与运输建设,使一国的产品、观念、技术,可以快速运交到世界经济的体系之内。
    更重要的是教育,今天的教育要能培养明天的符号分析人才,否则一个国家永远只能沦为装配工厂。(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