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06-01

    【匈牙利《人民自由报》3月25日文章】题:对儿童盗窃如何进行教育
    对儿童盗窃必须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要轻易对儿童使用“盗窃”一词,而应用“拿走”、“带走”这样的词来代替。有两点必须严格注意,第一,决不能用成年人的道德标准把儿童这种行为、错误判定为“罪行”;第二,必须首先找出儿童发生这种行为的原因,然后再认真考虑如何进行教育。
    但如果儿童拿了别人的东西,即使从大人看来是不值钱的东西,也决不能默然处之。所有拿来的东西应由儿童或同儿童一道送回原处或原主。这样做时应冷静、平和和坚定。决不能作出粗暴或歇斯底里的反应,或夸大事实和扣帽子,如骂儿童是“贼”,恐吓儿童“将要坐牢”等。这样做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这不但不能教育儿童,还有可能使儿童造成逆反心理,甚至再犯。
    儿童常常拿别人的东西是有深刻的原因的。当儿童盗窃时,父母通常是感到震惊。他们总是说:“真不可理解,因为家里什么都有。”从物质上说,这可能是事实。但可以肯定,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还缺少某些东西。因此用偷来建造他更为美丽的世界,或为自己购买某种东西。例如,儿童用偷来的钱购买某种礼品送给同学或邻居小伙伴和在街上玩的小朋友。因此,父母必须认真考虑,孩子们这种缺乏感为何产生,为什么要用偷的办法来弥补不足。孩子们这种行为是针对谁,想惩罚谁,想给谁带来痛苦。总之有许多未澄清的问题。最通常的问题是缺乏爱。这并不是说父母不爱孩子。爱孩子,但没有表现出来。或由于爱而恨铁不成钢,经常责骂孩子。这就使孩子们感受不到爱。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不切合实际,同孩子完成的能力不一致,使孩子们不能完成父母的要求,也会产生孩子对父母不太信任的问题。
    如果父母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而是对孩子们的任何要求都立即满足。这种教育方式也会促使孩子们偷盗。因为孩子们已习惯于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儿童偷盗还有环境的影响。孩子们经常注意大人们的言行。当孩子们在公共场所听到母亲虚报自己的年龄时,当孩子们看到父母接待客人的态度前后不一致时,当孩子们看到父母从工厂、办公室拿回东西时,孩子们注意到并积累起来,最后也会效法。因此,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