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二十一世纪前夕的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05-31

俄刊文章认为改革使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很大成功,但人口多和劳动力素质差尚不符合现代化的要求
    【《俄罗斯经济杂志》第4期文章】题:21世纪前夕的中国(作者库尔巴托夫)
    世界银行统计资料表明,1980——1988年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0.5%,对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说,在极为重要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方面,中国已遥遥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
    由于实行农业改革,中国到目前为止已在许多种重要的农产品方面明显缩短了与世界人均水平的差距,另一些农产品(大米、皮棉、油料作物)甚至超过了世界人均水平。因此,尽管谈论在中国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个话题还为时尚早,但中国经济生活的这一领域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功。毫无疑问,近12至15年来,中国广大居民的物质状况在整体上得到了改善,不过在社会各阶层和各地区改善的程度不同。
    但是,成功的获得并不是很轻松的,正相反,成功的背后是高昂的代价。不仅过去是这样,现在和将来也都会是这样。例如,一些中国学者在80年代末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面临着许多密切相关的危机(人口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这些危机本身的性质使它们不可能尽快得到解决。
    尽管中国取得了上面提到的许多成就,但中国经济仍然受着长期以来生产力落后的困扰。基础设施不健全,有专业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家不足。具有高度熟练技术的劳动力在中国还只是处于形成之中。
    无可争议的是,中国具有再现日本和“四小龙”经济发展的条件,但是中国却在劳动力素质方面极为落后,大多数居民目前的教育和文化水平不符合国家现代化的要求。中国领导人的政策的主要环节是保证经济、社会、国家的稳定,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国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同人口的持续而飞速的增长有关。
    人口的不断增长首先会加剧粮食危机。
    伴随人口增长而来的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由此也就使就业问题尖锐化。
    一系列不利因素都与现代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准则和观念发生变化有关。
    例如,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往往会变得事事都要以自己为中心和任性,这对那些一直保持少子女传统的国家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在具有儒学传统美德的中国这一切变得更加复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