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配音逼真多神韵 殚精竭虑事方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10-30

    【美国《时代》周刊9月14日一期文章】题:配音的鉴赏(作者
    玛格丽特·约翰逊)
    给外国影片配音已成为活跃在柏林、慕尼黑和汉堡的一大行当。今年,近100家德国制片厂在为250部外国影片从事配音译制合成,其中2/3是美国影片、电视片和各种录像片。
    操英语的影迷们可能为听到大明星沃伦·比蒂、罗伯特·德尼罗以及埃迪·墨菲等说出一口流利的德语大吃一惊,但是德国的观众却偏偏要看用自己语言配制的外国影片。许多配音专家认为,不搞配音,效果就差多了。因为用字幕不仅看着费神,而且不能确切表达。柏林一家主要的电影译制厂德格纳配音厂负责人约阿希姆·孔策道夫说:“一个好的配音也只能表达原意的80%,因为方言土语等在译制时难以完全做到表达贴切,而字幕一般只能表达影片内容和对话的20%。”
    德国的电影译制业已培养出许许多多专业艺术家和技术人员。为影片《次神的孩子》、《蜘蛛女之吻》中影星威廉·赫特配音以及为《48小时》中埃迪·墨菲配音的兰道夫·克伦内贝克说:“一个配音演员必须驾驭他为之配音的演员的语言韵律。好的演员给人以乐趣,因为我们可以发现他语言韵味之美。”配音演员为忠于影片的本色经常要下大功夫。柏林演员乔基姆·坦斯特德为了逼真仿效影片《象人》的主角约翰·赫特谈话的破嗓音,专门戴上一口特制的假牙,这东西使他恶心难忍,而不得不说一段时间就取下来休息一下。
    译制影片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处理方言土语和地方口音。为《街区的小伙子》配音的孔岑道夫说:“接这个影片使我胆怯之极。”虽然他的配音效果已十分令人满意,但他还是感到翻译的语句并不能恰如其份地表现主人公的声调,而去努力寻找与影片中对话相近的德国方言。
    为德尼罗和比蒂配音的老手克里斯蒂安·布吕克纳认为,试图仿效纽约或新泽西口音的特色是“可笑之举”,“从某一意义上说,我们只能表达其意味”。他十分成功地为《教父》第二集和《恐怖之角》中的主角配了音。
    目前,大影片的译制制片人和导演倾向于搞谐调合作。例如,在导演奥利弗·斯通的要求下,在合成影片《约翰·肯尼迪》时,请美国录音监制在场协助。华纳兄弟影片公司驻慕尼黑办事处录音监督伊尔莎·皮卡德在译制《漂亮女人》时,静听了十几位演员的声音之后才选定丹尼拉·霍夫曼为朱莉娅·罗伯茨配音。他说:“你知道我怎么选定她来配音的?正是她的笑声,那笑声不是演员的笑声,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自然的笑声。我于是决定:就是她了。”当《漂亮女人》在德国上映时,霍夫曼听到观众在赞美剧中人罗伯茨“笑声沁人肺腑”时,她想那既骄傲而又懊悔的笑声,“正是我的笑声!”在很大程度上,配音者的成功靠的正是能表达出影片明星所有的那种魅力的能力。(曹道明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