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读者谈扩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10-30

本报《致读者》和《就
    〈参考消息〉扩版答读者》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短短20天内,报社已收到数百封来信。来信对我报的赞扬和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令人感动。对《参考消息》扩版,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更多的是提建议、谈希望、献计献策。有不少意见是“英雄所见略同”,也有不少意见是各抒己见,针锋相对。但不管是赞成扩版还是反对扩版,意见相同还是相左,大家都是有感而发,表达自己对本报关心、爱护的心情。
    为了方便读者与编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为了集思广益,采百家之议,使明年扩版后的义参考消息》办得更好,本报从今天起陆续摘登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读者来信,有些地方适当加上编辑部的说明和意向。这里,我们再次向所有关心本报的广大读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四些”方针提得好云南省农机公司退休干部李孔定:作为老读者,我深为你们明年扩大版面、改革创新而欢欣鼓舞,为你们提出的“再早些、再多些、再近些、再活些”的“四些”方针而由衷高兴。你们提出要“图文并茂”,我很赞成,过去《参考消息》美中不足是缺少照片。另外,希望今后对世界热点报道能配合些简明地图、形势图或示意图,使读者真正“一目了然”。再开放些,再大胆些辽宁锦州刘斌:首先祝贺贵报明年扩版,预祝成功。作为老读者,提几条建议:①提高时效性,关键是真实性,才能达到可读性,②少些宣传性,多报道消息;③开放些,再开放些,大胆些再大胆些,要相信读者的判断力;④文章有余,图片不足是我国各类报纸的通病,贵报应改正之;⑤片面性一厢情愿的文章少登或不登,如“中国人怎样看天皇”一文没有说服力;再如贵报把中韩建交与中美建交相提并论实在不妥,⑥扩版后读者最怕订费大幅上涨。在物价不停上涨的今天、贵报不涨价也不公平不现实,希望考虑读者的承受能力就多谢了。(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