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影响美国大选的诸多因素(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10-30

四、美国梦的消失
    美国的中产阶级正在缩小。具有中产阶级阶层收入的美国人,从1969年的71.2%减少到1989年的63.3%。另外,据国会预算局的统计,在整个80年代,美国全部收入增长中的63%属于占人口20%的富裕阶层。而20%的最下层人民的收入在减少,40%的美国人只有最小限度的增加。这种贫富日益悬殊的倾向,在白人、黑人和西班牙后裔的收入比较中反映得最为明显。截止到1989年,在平均收入以下生活的人,白人只
    占46.9%,而黑人则多达71.2%,西班
    牙后裔更多,占71.9%。
    中产阶级缩小的原因首先是国际竞争能力下降,失业人数不断增加,不仅是蓝领阶层失业人数增多,连从事金融业和管理工作的白领阶层失业的人数也与日俱增。其次是由于美国的以收买运动为中心的泡沫经济和里根实行的税制。里根减税等政策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中产阶级的缩小带来了美国社会的凋敝,它使美国国民对成为美国社会原动力的“美国梦”丧失了信心。美国梦的内涵是,结婚、家住郊外、生孩子,让孩子受到良好教育,过着舒适的生活。按战后经济发展情况看,这一理想是能够成为现实的。因此,90%以上的美国人具有中产阶级的意识。但是,由于80年代美国经济从商品经济向第三产业过渡,实际工资和收入难以增加,因而属于“中产阶级”的美国人急剧减少。
    中产阶级在80年代把票投给了共和党,然而80年代发生的中产阶级缩小,使中产阶级对共和党的布什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感。中产阶级力量的重新组合将对美国大选造成巨大影响。五、人口动态与“外缘城市”
    80年代,美国的人口越来越向城市边缘地区集中。在80年代,美国人口增加了9.8%,但农村人口只增加4%,增加的90%的人在城市地区。80年代人口变化动态最重要的特征是,人口急剧增加的城市地区不是在中心城市,而是在城市的“郊外”。80年代郊外人口增加了15%。也就是说,80年代重要的结构变化之一,是在美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远离城市中心的外缘地区。人口学者把这种地区称之为“外缘城市”。在1992年总统选举中,这个源起80年代的郊外票将会超过半数,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总之,现在的郊外比城市中心更能体现美国的多民族特点。现在,各个民族集团都居住在郊外。而城市中心地区主要是集中了黑人、西班牙后裔等少数民族。无法向郊外移动的贫困阶层只好留在城市,城市变得有名无实。因而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政治家只追求获取郊外居民的选票,他们往往无视收入和就业机会减少的城市居民,没有明确的城市政策,从而使城市荒废、毒品泛滥和犯罪率增加。这就是洛杉矶暴动事件的人口动态背景。(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