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决战前夕的美国大选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10-30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统布什,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和无党派总统候选人、得克萨斯州亿万富翁佩罗的竞选活动正在以各种不同方式紧锣密鼓地进行。
    布什利用法律赋予总统的特权,带着大批随从乘坐空军一号专机在南部各州穿梭;克林顿和他的竞选伙伴戈尔乘坐大轿车在共和党的老巢中西部竞选;佩罗则以他财大气粗的优势狂购各大电视网的黄金播放时间宣传他的竞选主张。从今年10月1日正式宣布参加竞选以来,佩罗至少已花费4800万美元,10月上半月光花在购买电视广告的钱已达2600万美元,大大超过布什和克林顿。在同一时期,布什花费1230万美元,克林顿花费1190万美元。10月22、23和24日佩罗购买三家电视网各30分钟广告就花去80万美元,照此估计,到大选结束时,佩罗的竞选费用将超过法律规定两党候选人竞选费用各6500万美元的极限。从本报截稿时到11月3日美国大选日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三足鼎立的美国大选的基本格局是:布什:经济回升乏力连任征途艰险
    美国的经济问题是本次大选关注的焦点。共和党连续执政12年,美国经济情况从80年代的繁荣跌入低谷。由于在前8年中,布什是里根的副手,后4年布什亲自掌管帅印,美国的病态经济是布什这次竞选中最沉重的负担。为摆脱在经济上的被动局面,布什在竞选中采用的策略是一补二辩三反击。为振兴美国经济,布什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如提出“美国经济复兴日程”等项经济计划,并利用在职的权力,通过一些法令,如增加失业工人的补贴、为小企业增加贷款、为军火工业拉订货单等。布什还为美国的经济状况进行辩解,称“美国经济并不像民主党说的那样“糟”;“全球经济都在衰退,美国情况并不是最坏的”等等。在补救、辩解的同时,布什大力攻击克林顿提出的经济计划是要加税增支。在三位候选人电视辩论会上他提醒选民说:“当克林顿说要对富人增税时,你们要注意自己的钱包,因为当克林顿达不到增税指标时,他会掏中产阶级的腰包。”在辩论中他曾多次提到民主党前总统卡特的名字,试图说服美国选民:如果克林顿上合,卡特时期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又会重现。
    品格和经验问题也是这次大选中经常提到的话题。布什认为这个问题是自己的强项,也是对手克林顿的弱点。于是,布什便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布什的做法是一揭二吹:揭克林顿年轻时企图逃避兵役和在国外参加并组织反战示威;吹自己在年轻时驾驶战鹰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保卫美国利益而战。布什还挖苦克林顿没有外交经验,没有能力使美国在世界上发挥领导作用,而吹自己在关乎美国生存的问题上能果断做出决定,特别提到海湾战争。他还特别强调美国改变了世界”,“赢得了‘冷战’的胜利”。
    然而,美国选民对这些问题并没有多大兴趣,他们关心的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国内问题。在第二次候选人电视辩论中,由209名尚未决定立场的选民作为提问者,当布什又在蝶喋不休地谈克林顿参加反战示威和莫斯科之行的问题时,在场的提问者硬是打断他的话头,要他回答人们关心的经济问题。
    外交问题是本届大选涉及最少的问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本来是布什竞选的资本,但“冷战”的结束,使美国失去了头号敌人,而外交事务在竞选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使布什的这一优势在竞选中得不到发挥。历史的经验还告诉人们,在历次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美国执政的政党都未能保住自己的白宫宝座。
    尽管布什在竞选中处于不利地位,但他仍得到大多数企业家、金融家和制造业主的支持,部分新闻媒体也为布什呐喊助威。最新的民意测验表明布什与克林顿的差距已缩小到两个百分点。布什本人多次表示要夺取“杜鲁门”式的胜利。杜鲁门就是在落后对手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反败为胜的。
    在大选进入白热化之时,传来令布什振奋的信息:美国经济在历经6个季度的停滞不前后,终于逐渐回升,今年第三季度增长率为2.7%。这无疑给布什的竞选增添了活力。克林顿:紧抓变革大旗竞选气势逼人
    自1964年以来,民主党只有两次入主白宫。民主党在野多年,志在夺回白宫宝座。尽管在预选阶段,民主党内的候选人竞争激烈,但在今年7月中旬在纽约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却一改过去一盘散沙的状况,表现得异常团结。大会以压倒多数提名克林顿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并通过反映温和的主流派思想的竞选纲领。
    在竞选中,克林顿首先牢牢抓住变革的旗帜不放。世界在变,美国选民也人心思变。同苏联对峙40多年,美国的国力日衰,国内问题成堆,迫使选民不得不思变。克林顿正是抓住了这一动向,明确地提出了变革的口号。克林顿在三位总统候选人第一次电视辩论中指着布什说:“你们已经执政12年,你们已有机会表现自己,但你们那套已玩不转了。”同时宣布,“只有我才代表着变革的真正希望”。
    在要求改朝换代的大旗下,克林顿咬住国内问题,向布什发起全方位进攻,但重点仍是经济问题。克林顿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就美国经济的三升高三降低现象向布什和共和党发动攻击。美国经济中的三升高现象是:高债务:美国从最大债权国沦为最大债务国,国债民债高达4万亿美元;高赤字:联邦预算赤字3000多亿美元,外贸赤字始终在1000亿美元徘徊;高失业率,长期在7%以上居高不下。三降低现象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工业生产下降、竞争力下降。对此,克林顿总统说:“凡是该下降的都上升了,凡是该上升的都下降了。”
    为达釜底抽薪之目的,克林顿花了很大气力在美国西海岸和南部的一些共和党的传统基地发起强大攻势。这些地区选举人票比较集中,是历届大选必争之地。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它拥有54张选举人票,占总统获胜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的五分之一。从1964年约翰逊以来,没有一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赢得过加州的胜利。克林顿利用通常不会出现衰退的“黄金州”的经济急转直下和洛杉矶发生种族骚乱事件,大挖共和党的墙脚。不久前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克林顿在加州领先布什20个百分点。旧金山建筑工人汤姆·奥克斯1988年投了布什的票,但今年他将支持克林顿。他说:“现在日子确实难过。我想这是由于布什的政策,或缺少新政策所致,我们需要换一换了。”
    中等收入阶层占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也是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对象。克林顿为拉拢这些人,信誓旦旦地表示,决不向他们增税。
    克林顿在对应布什提出的“品格问题”和“经验问题”时能避其锋芒、不纠缠细节,显示出灵活和善辩的才能。《华盛顿邮报》在表示支持克林顿的社论中说:“在一连串的指控面前,克林颇表现出极大的顽强意志以及适应和克制能力。”
    克林顿本人46岁,挑选的竞选伙伴戈尔45岁,都属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一代人,对于步入“不惑之年”的同龄人和年轻一代有较强的感召力。此外,克林顿还赢得新闻媒体较多的同情和部分退休将领的支持。尽管如此,克林顿仍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许多企业界人士对克林顿的经济政策感到担心,中产阶级对其增税增支的政策也有疑虑,所以,他反复告诫自己的支持者不能过分自信,竞选并未结束。的确,在美国大选史上,在民意测验中领先而在大选中败北的事例屡见不鲜。佩罗:居中左右开弓影响未定之无
    佩罗在7月宣布放弃竞选后又于本月初宣布复出,这给本来就很激烈的大选又增添了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色彩。
    佩罗公开宣称,他参加竞选并非要赢得大选胜利,而是从整体上影响美国的前途和发展方向。他在竞选中,同时向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主张发起进攻,指责布什和克林顿两位“当政者”不愿为他们的错误承担责任,而且缺乏真正能解决这个国家经济问题的方案。这位62岁的亿万富翁说,他们两人的计划都行不通,而只有自己的计划才能真正解决美国的巨额赤字。
    在最后一次辩论中,他对美国电视观众说:“在财政危机中,站在这个讲台上的3个人中谁最有资格来创造就业机会?谁最会理财?谁是实干家而不是空谈家?只有我才能有希望让你们重温美国梦。”
    在总统候选人三次电视辩论后,佩罗的支持率有所上升,但由于美国两党势力根深蒂固,佩罗在全国范围内很难获胜。然而,正如《时代》周刊指出:”
    “佩罗有本事搅乱棋盘。”因为在布什和克林顿竞争十分激烈、难分上下的某些州,佩罗的选票对他们两人既有拆台、又有补台的作用。
    美国大选在即,美国的新闻媒体和民意测验机构纷纷对大选的结果进行预测,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克林顿将以较大优势获胜:有的认为,布什可能会以微弱多数反败为胜;有的认为。两人势均力敌……合众国际社在一篇评述中说:“在这个颠三倒四的大选年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笔者认为,把这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也许是合适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