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日本公司的新战略“灵活生产体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10-02

    【美国《幸福》杂志9月27日一期文章】题:日本公司占领国际市场新战略(作者斯图尔特)
    日本许多产品因其质量一流占领了世界市场,使美欧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同类产品相形见绌。为了夺回被日本产品占领的市场,美欧公司同日本公司近10多年来展开了“质量战”,美国人最近得意洋洋地说,“美国产品同日本产品的质量差距缩小了”。然而,美国德洛特和图彻咨询公司今年7月在对日本公司进行全面考察后宣布:在抢占国际市场方面,日本又使出了新招,即“灵活生产体系”,在这方面,“美国公司比日本公司又整整落后一代人”。
    所谓“灵活生产体系”,是指各大公司改变大批量生产同一型号或几种型号产品的做法,根据市场需求,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批量小、型号或品种多的“系列产品家族”,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短期和长期利润。“灵活生产体系”由于能在极短时间内(有的生产线甚至能在一两分钟内)生产出不同型号的新产品,所以能在最短时间内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所有需要,因而实施这一“新战略”能最大限度地占领世界市场。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查尔斯·萨贝尔说,早在10年前,日本公司就已开始实施“灵活生产体系”战略,只是到了今天,外界才开始知道“这种武器的厉害”。
    东芝公司1985年提出“按客户需要同时生产系列产品”的口号,到1991年,该公司355亿美元的销售额,差不多都来自小批量、多型号系列产品。该公司总裁佐藤文雄要求公司下属的20多家工厂对国际市场需求作出更加迅速的反应。他说:“客户需要选择,我们必须生产出批量小、式样多的产品,而不是大批量生产某种或某几种产品。因此,我每到一个工厂,总是告诉人们:‘小批量’”!
    据最近访问过东芝公司计算机工厂·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莱斯特瑟罗说,该厂工人在同一条装配线上可以生产出9种不同型号的文字处理机和20种不同型号的计算机,每种型号多则生产20台,少只生产10台。工人们都接受过专门训练,但他们不用死记硬背各种型号产品的数据和图形,因为每换一种型号,各个岗位上的计算机便自动显示出有关数据、图形和操作指导。与“灵活生产体系”相配套的是“灵活设计体系”,据说东芝公司目前新产品在生产线上停留的周期只有几个月。该公司总裁说,东芝下一个目标是实施“灵活销售体系”,即让经理们动脑筋,如何将产品分成小批量、更加快速地分售出去,进一步降低产品在流通领域的费用。
    除东芝外,日立、三菱、富士等电器公司以及日本最大的肥皂和化妆品公司——花王公司,都在大力实施“灵活生产体系”,为世界市场提供各式各样的“系列产品家族”。
    最使欧美同行担忧的,是日本的汽车工业也在实施“灵活生产体系”战略。丰田汽车公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安装“灵活生产线”,据该公司的北野己喜夫主任说:“目前在这种生产线上可以生产出20种不同型号的汽车,至于这种生产线究竟能生产出多少型号,从理论上说是没有限度的。”现在在同一条“灵活装配线”上,可以一分钟更换一种车型,如第一分钟生产的是“卡姆里”牌,第二分钟可改产“勒克休斯”牌,第三分钟再改产“皇冠”牌,生产线上作业不间断。北野说,由于实施了“灵活生产体系”战略,丰田公司的生产效力由1982年的75%提高到今天的95%。
    日本汽车公司于1989年开始安装“高技术智能车身装配体系”,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口号——日产公司的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生产出任何批量和任何型号的日产牌汽车,简称“五任何”战略。日产公司横滨汽车制造厂的一位负责人说,“高技术智能车身装配体系”,是朝着实现“五任何”战略迈出的一大步。目前,在这种生产线上工作的是51个机器人,它们把各种零件排队归类,根据不同的车型,熟练地从人的肉眼分辨不出大小的零件(有的零件大小相差不到0.1毫米)中选出所要的零件,然后焊接、组装、检查,每46秒组装一辆。从理论上说,日产汽车的“高技术智能车身装配线”上可装配出多种车型,不过实际上目前在同一条装配线上只有三种车型。
    本田、雅马哈摩托车公司等也在如法炮制。本田公司因此而增加113个新型号,雅马哈增加37个新品种。
    日本人士说,实施“灵活生产体系”的总体目的是,使整个公司对国际市场的需要作出极其灵活的反应。因此,及时了解、搜集汇总国际市场信息极为重要。1991年销售额达47亿美元的日本最大的肥皂和化妆品公司花王公司说,该公司这方面的情报信息传递极其迅速,公司的信息咨询人员可以在元月一日中午交出上一年的各项统计数字报告。日产汽车公司说,该公司的目标是通过卫星将在日本创造出的数据同时传送到该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分厂,这样,一种新车定型后可以同时在各地生产,同时抢占各地市场。
    为了实施“灵活生产体系”,日本各公司下了血本。据德意志银行东京分行的高级经济学家康内斯·库蒂斯说,1986至1991年期间,日本共为此投资3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为研究与开发经费,小部分用于建厂房、购设备。这种高投入必然导致高产出和极高的竞争力,给世界,特别是给欧美市场产生新的巨大冲击。有人预测欧美在同日本展开“质量战”之后,可能要围绕着日本实施“灵活生产体系”战略而展开一场新的争夺国际市场的战争——“灵活战”。(陈如为编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