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港报认为大陆地产市场混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07-31

    【香港《快报》7月29日文章】题:大陆地产市场亟需改善
    目前大陆地产市场,明显存在四大隐忧,即一、过热;二、混乱;三、与当地实际用家购买力严重脱节;四、缺乏第二市场承接与支持。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改善,则将不仅影响大陆地产市场的发育,而且有损大陆的经济与改革开放计划。
    大陆的地产市场萌芽于80年代初的“住房商品化”改革,即改变过去几十年住房由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提供,仅收取极低廉的租金的制度。今年初以来,大陆的改革步伐加快,原来外人不能染指的地产市场亦对外开放,引来大量外资投入,地产市场初步形成,但同时亦迅速陷入过热状态。
    热浪甚至直逼香港,每个港人都可以感受得到,而过热的情况,更可从近期在本港推出的大陆楼盘和住宅单位之多,得到清楚反映。有人形容大陆楼盘涌来香港,是“排山倒海之势”:今年以来在港推出的“大陆盘”单位达3.3万个,涉及金额153亿港元。这样的市场膨胀,实在太快、太热了。
    大陆地产市场过热的另一反映,就是售价急速上升,对于当地用家来说,已经高不可攀。与1月份比较,大陆主要城市商品房价格的半年升幅十分惊人:北京1.1倍,广州与厦门均为1倍,上海53%,深圳50%。目前北京市对内商品房售价已高达每平方米3000元人民币,广州更高达4000元。
    这样的价格水平,严重脱离人民的购买力,大陆中等收入的城镇居民,储蓄一辈子恐怕亦买不起。
    在过热的市场中,还有各种混乱暗涌,使市场不但无法规范和健康发展,而且充满陷阱与高风险。。(1)欠缺公平。譬如厦门官方准备出让与“台塑”六轻的地价,仅订为每平方英尺0.92元人民币,而市场的投标价格却达数十至数百美元,这对循投标途径取得土地者非常不公平。(2)官方规定政府划拨土地是不能转让的,但不少机关企业擅自拿出来炒卖,造成黑市。(3)为牟取暴利,大陆一些未获外销权的楼盘,以欺瞒的手段拿到海外出售,结果令买家损失惨重。
    大陆开放地产市场予外商,自然是好事,可以利用外资来发展物业,同时亦赚取外汇。但同时应开放本地第二市场,即允许当地买家转手售卖以资配合,一个完整的市场才能形成,外资亦才能起到“杠杆作用”,发挥更大效能。但目前一方面由于人民购买力低,使第二市场不易形成,一方面则是限制当地资金与买家入市,缺少第二市场,海外发展商在大陆兴建的物业,就很容易出现“供过于求”和无利可图。他们一旦因此而撤走,对大陆的改革与经济,会构成不小打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